3.素质教育的孝道教育被忽视
德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这本来是教育的题中之意,也是教育实实在在的工作。但是我国对当代中学生德育的效果不甚理想,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严峻事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国家对孝道教育不够重视,国家对于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孝道教育的投入相对科学文化等其他学科的资金较少,导致从事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者队伍不稳定且素质不高。第二,学校孝道教育的缺位,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只以中考、高考成绩论成败,其他一切都不重要,最后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从而导致当代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弱点和问题,如缺乏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依赖性强,生活中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怕艰苦,社会责任感和理想观念淡薄等等。中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阅历不足,对他们进行德育时应该贴近他们的生活,可是我们的德育课本生活化程度不足,很多讲公德很少讲私德,像“孝”这样有实际生活意义的德育内容反而被忽视,学校在德育上功能没有很好地发挥,应该是中学生孝道现状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
4.社会孝道风气的影响
我国的现代化是依赖于引进西方发达社会的经济、技术等资源的特殊现代化进程,其社会思潮必然会受到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影响。另外,我们曾一度过于专注经济建设,忽视对良好传统道德观念的维护和发扬,使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的价值观念和“全盘西化论”对中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再有,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转型,使我国社会的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冲击和干扰。西方社会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某些模式和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精神以及现代社会孝道要求是相悖的。某些中学生对于西方的价值理念全盘接受,没有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文化,在知孝、践孝上意识越来越薄弱,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趋向日益突出。从而使由不尊敬父母到虐待甚至杀害亲生父母的现象屡次发生,社会的知孝、尽孝风气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因此,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形成和影响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大家都应该为建全中学生孝道意识而共同努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孔子.孝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胡平生.孝经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东方桥.孝经现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4] 马融.忠经[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中学生孝道意识探讨(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