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社会声望:“去行政化”的舆论氛围降低了了行政人员的心理预期
从社会声望来说,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相差甚远,社会的认可度也不高。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说明广大民众对高校行政人员的印象确是不好。而在高校内部,行政人员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遭到教师群体的轻视,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也对他们不尊重,这对高校行政人员来说很受打击,因为他们也渴望被尊重和重视。再者,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去行政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且,在2010年的时候,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級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也将“去行政化”作为完善大学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种舆论氛围内,让高校的行政人员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必然对自己的职业身份的焦虑感,从而降低对本职工作的心理预期。
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群体相比待遇较低导致的心理落差,高校的晋升渠道较窄,而且绩效工资改革时行政人员担心自己的前途,社会日益高涨的“去行政化”的呼声都加剧了他们的身份焦虑,从而难以提高热情去认真对待工作。
三、角色定位与角色期望下的工作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态度与行为是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既然如此,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地位和杜会角色期望,就成为人们形成自己应有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依据。
1.行政人员角色定位下的工作态度
那么高校的行政人员是如何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的?这种角色定位如何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态度?笔者通过访问结果分析,高校行政人员的角色定位会因为权力大小、年龄阶段、是否有编而有很大不同。在任何一个组织系统都会存在权力资源的分配,高校也不例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人事处和财务处就是两个权力很大的部门,这两个部门的行政人员就把自己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不愿意承担服务者的角色,所以他们工作态度让很多教师不满。年龄阶段对角色定位影响很大,受访者当中有一个是工作了二十几年的行政人员,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要享受生活,工作任务完成就好,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这种情况在中年的行政人员中情况比较普遍。在这种角色定位下,他们的工作态度可想而知。因为高校改革,行政编制的名额越来越少,很多行政人员都是以合同工的形式存在。没有编制的这群人会觉得比事业编的行政人员低一等,在这种定位下心理上难免会出现失衡,从而有工作懈怠的情况发生。
2.行政人员角色期望下的工作态度
所谓“角色期望”是指一定角色周围的人,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该角色的态度、行为提出种种合乎角色身份的要求和所寄予的期望。高校行政人员的“角色期望”影响,主要来自其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当然还有各级主管领导、周围的同事、横向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但是,由于高校行政人员作为一个利益群体,他们考虑考虑问题的立场、出发点和广大教师及学生会产生比较大的差距。而且,由于部门权力、年龄阶段、是否有编制及事情的多少等众多因素导致了高校行政人员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清楚、定位的不明确。这就使得角色承担者眼中的角色期望和广大师生的角色期望产生冲突。因此,“角色期望”不仅与各种特定情境有关,而且还与提出期望的人本身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行政人员只要保证他们认定的角色期望和领导的期望不冲突的时候,那他们的行为也必然会遵从自己的角色期望多一些。
四、结论与讨论
笔者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检索,发现对对高校工作人员的研究多存在于教育领域和行政领域,很少有学者以社会心理学视角对高校行政人员的消极工作态度进行分析。笔者通过对重庆工商大学五名行政人员的访谈,得出高校行政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是有心理动因的,总结起来有三点三点因素,一是科层制下的情感懈怠、二是现实情况下的身份焦虑,三是角色定位不清和角色期望不明确。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高校行政人员工作态度,可以为以后的行政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不足之处就是访谈的样本群体数量少而且只局限于一所学校,这会导致结果的精度不足。而且相关文献较少,作者此文难以参考大量文献。
参考文献:
[1] 当前高校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曹松林. 嘉应学院学报. 2013(10).
[2] 浅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与改进措施[J]. 李万福,谢新伟. 中国电力教育. 2013(22).
作者:戈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以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高校行政人员消极工作态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