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进行竞赛和科研项目时,作为领路人的一般是具有较丰富教学工作经验和科技创新实验指导工作经验的教师。在各个学校,都应该培养这样一批专门指导学生的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个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组建专利机构团队
专利是发明创造能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专利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在现代社会,高校作为主要的基础科研单位,同时也是诸多专利产出的平台;而作为专利的拥有者,不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一个学校要产出更多的专利,必须组织承担专利教育任务的教师,培养本校教师及学生的专利意识与申请技巧;开设机构代理专利事务、进行专利管理。
在组织专利申报的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学校专利的水平,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数量导致专利泛滥,在注重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精益求精。
(四)组建激励学生宣传部门
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等是大学生发明创造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同学不了解或者没有深入去认识,从而忽略去参与,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6,7]。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能力,首先要让他们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锻炼,其次才是如何发展。作为教育单位,高校有义务让学生从多个途径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发明创造这方面,应该加大学科竞赛、创新项目的宣传,阐明其在学生阶段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更多人的兴趣,适当降低参与的门槛,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发明创造活动。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在学生获得发明创造的奖项时,不仅仅是奖金、评奖加分等的鼓励,更应该从其他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可以减少一定的学分可以毕业,这样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参与竞赛的时间。完善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在不断的积累当中,可在学校范围内逐渐形成浓郁的发明创造氛围,高校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输出更多的成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在当前的社会形势和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过程,教学效果表现为知识量的积累。另外,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揭露矛盾和分析矛盾,真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以问题的形式将学习内容呈现出来,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高校以及社会也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培养发明创造型人才,首先要从师资队伍出发,组建和发明创造配套的教师团队,包括科研项目类教师队伍、学科竞赛指导老师,专利管理教师团队,宣传团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丁坚勇,华小梅.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1):101-103.
[2]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4.
[3]顾明远.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C].国际教师教育论坛论文资料集,2005.
[4]沈梦月.大学生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议[J].科教文汇,2009,(02):51.
[5]朱纯,陈健.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2012(1):21-22.
[6]吉利萍.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102-10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加强培养师资队伍培养学生发明创造能力(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