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根据近年来社团所面临的形势和工作的变化,支持社团在优势领域开展的继续教育特色活动,开展学会理事长或秘书长轮训或培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讲课,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社团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情况及分析
本次调查依托分布在青海省各地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各州(市)科协、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基本覆盖了青海省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发放问卷10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37份,回收率为94.4%。
(一)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45.1%,女性占54.9%;从民族来看,汉族占65.1%,少数民族占34.9%;从事职业来看,工程技术12.5%,医务工作者18.9%,科学研究人员2.9%,大学教师14.7%,中学教师14.9%,农业科技推广人员10.9%,科普工作者2.3%,科研教学辅助人员3.4%,其他19.5%。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青海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已成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骨干力量。
(二)科技工作者工作内容
青海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内容类型多样,覆盖到了与科学技术工作相关的各个领域。详见图1。
(三)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调查结果从图2中可以看出,分别有27.2%和14.8%的科技工作者选择了缺乏相关训练和没有进行继续教育(二者合计达到42%),说明对一部分科技工作者而言,缺乏激励和经费是阻碍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是科技工作者工作中面临的最多困扰,科技工作者需要随时更新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能够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更经常的培训,对其开展继续教育,将对科技工作者更新知识、降低工作中的困扰起到很大作用。如图3所示。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社团服务科技创新和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资源。作为科技社团的核心成员,知识老化、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亟需提升,迫切需要与现代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实现无缝对接,提高社团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人才对生产力推动力。对社团科技工作者开展继续教育,对其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青海省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的社团继续教育项目管理与社团继续教育工作人员人才队伍,是非常迫切的。
三、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在评价继续教育对科技工作者是否有作用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这个评价指标体系既包括了继续教育的组织者,也包括继续教育的对象,更包括对外部社会的影响,即环境。
通过对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分析,其评价体系可分为以下五个子系统。评价体系总体结构如图4所示。
(一)领导与组织子系统
党和国家对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的要求,必须通过科技社团的各级领导有效地组织、推动和贯彻落实,必须让参与继续教育工作的全员意识能够完全确立和落实。因此,评价科技社团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状况是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评价的关键一环。根据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领导与组织的评价内容应包括:领导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水平;科技社团对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继续教育的组织结构和继续教育的工作队伍建设四个方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民族地区科技社团继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