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和激励手段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堂、校企联合师资培养等多种手段,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创造学习条件,邀请各领域专家、教师到校开展讲座,交流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从事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也应充分意识到机器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必须牢固树立不断学习的教育理念。
通过对取得成果的教师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引导学校形成教师之间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激励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主动进行科研及教学探索。在这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下,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的机器人教学团队。
3.积累创新,开发校本教材
在不断进行教学改进和探索的同时,要及时对取得的教学成果及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在总结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案。
由于各学校的实训室配备不尽相同,传统单一的教材无法满足机器人教学的要求。针对本校的机器人设备,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校本教材。
4.积极参赛,以赛代练
国家非常重视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因此每年都会组织大量的机器人比赛。在机器人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教师带队,学生为主体的方式,以赛代练。通过校内比赛竞争,选拨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比赛使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使教师将比赛中的经验再次代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机器人教学的水平。
四、小结
系统化的教学对专业教师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各学科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串联到一起,是对新形势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提出的挑战。同时,“行为引导法”的优势在工业机器人教学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21世纪的高技能人才。
现代化的实训室、模块化的实训设备、配合灵活的仿真软件,都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模拟出现场的实际工况。学生如身临其境,才能得到熏陶和感染。在实训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6S”工作习惯的培养。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激励机制健全的教师队伍是工业机器人教学的基石。现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通过交流和讲座,能够成为工业机器人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以赛代练”“校本教材”等各种措施,最终形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学校特色的工业机器人教学。
参考文献:
[1]战强,闫彩霞,蔡尧.机器人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2]雷静桃,刘亮,张海洪.“机器人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3]李鸣华.机器人教育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7(8).
[4]Christine Connolly.ABBRobotStudio的技术与应用[J].机器人应用与技术,2009(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教学实践与探索(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