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立足黄淮学院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变革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王 冰,时文中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分析教改项目建设存在问题;指出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学校教改项目要立足于校本导向而转型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校级教改项目“4个原则、3个转变、2个突破、1个目标”的指导思想。实践表明,转型变革后的教改项目建设有力地引领和助推了学校的转型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校本导向;教学改革;项目建设

基金项目:黄淮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4XJGLX100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研究项目(2014SJGLX320)。

作者简介: 王冰,男,教授,黄淮学院副校长,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hhxywangbing@163.com;时文中(通信作者),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shiwz64@163.com。

1 校级教改项目存在的症结

1.1 项目没有起于教学实践

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为教改项目)是立足于自我发展的反思型应用研究,具有极强的反思性、建构性和实践性。多数地方高校高教研究工作存在研究选题的趋同化、内容的低层次化、力量的分散化和成果利用的自我化等“四化”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教改项目不是从教学实际出发,没有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接地气,即教改项目没有起于教学实践、没有起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没有归宿于教学。这是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多数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一线教师也去研究他们力所不能及的全省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体制问题、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问题等。教改项目表现出的任务型、自我化和职称型等问题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

1.2 项目成果没有落实到教学实践

教改项目建设要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关键是实践,根本是应用。因此,评价教改项目的建设成效不仅要从其逻辑性衡量、从其周延性衡量,更重要的是研究与建设是否贯穿于实践,能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推广价值。当下评价教改项目建设多是坐而论道,仅凭项目组或承担单位提供的丰厚的系列材料去评价,缺少对实践绩效的考量。这是教改项目建设存在的第二个症结。

1.3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浓度低和维度少

由于教改项目缺乏源于教学、形成于教学、终结于教学的基因,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浓度和维度,其产生的所谓“成果”缺乏实践性和可应用推广性,从而导致教改项目及其成果要么是人云亦云的理论逻辑,要么是简单化的经验总结,失之于浅。这是教改项目存在的第三个大问题。

2 校级教改项目建设转型及其成效

我们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浓度、维度是教改项目的固有本色。校级教改项目建设变坐而论道为起而行道,变纸上谈兵为实兵演战,变主观判断为客观衡量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当务之急。

教学改革项目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引领性和推动性。为此,我们立足黄淮学院转型发展和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教育教学问题,提出并实施了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工作“坚持4个原则、完成3个转变、做到2个突破、实现1个目标”的总体思路与举措,彻底实现学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转型,以此来指导教改项目的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2.1 教改项目转型的4个基本原则

1) 研究引领。

研究引领的核心在于把具有代表性项目的建设成果转变为引领相关项目自觉设计建设的范例和驱动力的过程。这里既是对经验的总结,同时又使相关教改项目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完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自主设计和自觉设计;使教育教学既合规律性,又合目的性;变教改项目建设的盲目性为自觉性,变自觉为坚定。通过“真题真做”式的探索把经验化的东西提升到理性层次,引领更多的教改项目建设好和应用好,避免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低层次的探索。

学校规划了应用型本科的专业建设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与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教学竞赛改革、教学院系网站建设、院系教学档案建设及管理、教研室建设与教研活动管理和院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运行机制等17类项目建设指南,批准了“黄淮学院应用型专业建设标准与管理研究”等84个系列项目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应用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内容重构、实践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等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与建设成果,学校制订了《黄淮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条例(试行)》(院字[2012]267号)等涵盖教学综合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等6个方面的67个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运行和日常教学在横断面和纵向线上得到了系统性规范,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入健康的运行轨道,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实践突破。

把教学问题仅仅当作理论课题来研究显然不是我们的目的。实践突破的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然后又用这种提高的质量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形成可持续的动力。如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体系、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教师教学水平竞赛改革、教学档案建设及管理、教研室建设等项目的研究与建设,既聚焦了一个专业、一门课程、一个学时、一个人员,又促进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从盲目性转向自觉性。通过上述措施,学校探索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经验,实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上的突破。

3)以点带面。

教改的项目在实践中落实,它是一个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过程,这些研究成果实际上是一粒粒种子,从种子到树木,再从树木到森林的过程。我们期望的是,种下一棵树,长出一片林。因此,我们提出一门课程实践,多门课程铺开,整个专业推进;一个专业实践,多个专业铺开,整个学校推进的新思路。

2012年学校批准的“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研究”项目建设引领带动了“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以某课程为例”等40个校级教改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现已在各教学院系开花结果,探索出适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的经验、方法和模式。据此,学校制订了《黄淮学院课程资源开发质量标准》(院字[2013]283号)。前期的建设成果带动了《黄淮学院关于公布2014年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立项项目的通知》(院字[2014]146号)中批准的141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这141门课程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以课程资源开发为重点的重点课程。假以时日,各专业课程建设不仅在规模上能上一个台阶,还会在质量更上一个层次,积淀的经验和探索出的规律将会越来越丰富,将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学校转型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内容的重构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立足黄淮学院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变革在线全文阅读。

立足黄淮学院校本导向的教改项目变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32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