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问题。
学员在课前已经完成了知识传授阶段的任务,教员可以通过查阅导学案,直接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产生的困惑以及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几类问题,以这些问题作为下一步分小组合作探究的依据。
2)合作探究。
教员确定问题后,学员分小组开展合作探究。每组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研讨,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可以和同伴讨论课前在导学案中记录的问题,或者围绕教员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各组分开讨论期间,小组中的每个学员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发表观点想法,通过交流、协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每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在各个小组研讨中,教员要把握方向,随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学习动态,对每个小组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员与学员之间始终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反馈,指导学员合作探究来构建、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员及时地对学员的探究活动进行评价,最终完成教学目标。
导学案将成为师生交互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帮助建立师生之间的对话。在课堂中,有各小组成员与“导学案”的对话、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小组间的对话和师生间的沟通。这样一来,课堂就成了师生有效沟通交流的场所,教员也会逐渐成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亲切伙伴,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结果展示与交流。
经过组内的合作探究以后,小组必须进行总结梳理,将组内的收获通过某种形式展示出来,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巩固自己薄弱环节,强化重难点知识的过程。各小组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过程、思路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展示,分享收获。之后,教员集中各个小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以及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结合导学案统一讲授,最后宏观性地梳理整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让学员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理解,帮助学员将之前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此时,导学案就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学员依据导学案的记录,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也便于对这一次课进行总结。
2.3 课后拓展学习活动的设计
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授课对象涉及面广,学员水平差异尤为明显。对于计算机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探究导学案中设定的难度较高的课后拓展学习活动,同时学习翻转教学平台上提供的、有利于拓展视野的教学资源。实践环节是最容易体现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的一环,可以为计算机能力薄弱的学员提供更为详细的微视频,学员可以在实践环节中随时查看学习,以弥补理论课堂的不足,减轻教员指导压力,提高学员的实践效果。
2.4 评价与反馈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方式,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对学员进一步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我们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中,以多渠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为学员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反馈。
(1)课堂中教员实时评价。根据计算机课程特点,教员带领学员一起使用VBA开发了基于Excel的课堂实时评价软件,软件能够实现对学员的实时评价记录,评价结果记录在《学员过程性评价登记表》中,学员可实时查看到自己的日常表现评价。
(2)个人反思与自评。学员通过学习支架材料中的《个人反思表》和《课程自我评价量规》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从学员个人的角度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和取得的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让学员认识自己、改进自己。
(3)作品展示,学员互评。计算机课程作业多为实践性内容,我们建立了课程成果网络展厅,将学员完成的作业、小组作品在网络展厅中进行展出,这给学员带来了“面子”上的压力,学员会更加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在教员的引导下开展竞赛,实现学员之间的互评。
(4)教员综合评价。在小组汇报、学员互评后,教员对学员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3 结 语
从学员角度看,翻转课堂需要学员在课前花费较多的时间学习知识;但对军校学员而言,时间分配的问题依旧成为学员完成翻转课堂时最大的障碍。同时,提供的学习支架材料,如导学案等也要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更改甚至放弃[7-8]才能不断提高翻转课堂的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促进学员的发展。
从教员角度看,翻转课堂有利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导学案在实现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中起到了支撑作用,但编制课程学习支架材料需要花费教员相当大的精力,这些学习材料还要根据学员专业不断进行补充、拓展与延伸,加之受教学进度、教学检查等影响,这些都给教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何提高学员和教员的参与热情,如何设计更加个性化地教学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
导学案支撑的翻转课堂是军校实施教法、学法改革的一种尝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环节还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逐步探寻出更加适合军校学员实际的“新”路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2] 朱宏洁.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79-83.
[3] 王红, 赵蔚, 孙立会, 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 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8): 5-10.
[4] 丁美玲. 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3): 77-78.
[5] 张旸. 基于导学案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实验设计[J]. 当代教师教育, 2012(3): 85-88.
[6] 李福灼, 李淑媛.近年来我国导学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2): 95-98.
[7] 孟建锋. 要理性认识导学案[J]. 成功: 教育, 2012(8): 203.
[8] 薛力红, 葛和平. 高校课堂“导学案”的理性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3(5): 111-114.
(编辑:彭远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导学案支撑下的军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计算机公共课程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