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德1,张所娟2,俞海英1,邵发明3
(1.解放军理工大学 国防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2.解放军理工大学 指挥信息系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3.解放军理工大学 野战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7)
摘 要:介绍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针对军校学员实际需求构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从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论述该模型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导学案;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计算机公共课
第一作者简介:李兴德,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信息化,nslxd@126.com。
0 引 言
随着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理念的深入推进,基层部队对其人员信息化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军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培养掌握丰富的计算机知识、适应信息化战争、具备信息化作战意识的军事人员,已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需求。
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骨干力量,对其培养应基于信息化战争背景,立足工作需要,开展具有特色的计算机教学活动,善于利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相关军事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1 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现状
1.1 学员学习层面
1)学员学习水平的差异。
(1)生源差异。大多数军事院校生源来自全国高考、基层部队、定向培养等多个渠道,军本学员、士官学员、人防学员等生源之间的计算机水平差别大。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常采用通用教材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无法兼顾各层次、各专业不同的教学目标。
(2)地区性差异。即使是同样通过高考进入学校的学员,由于受计算机普及程度的地区性差异影响,且学员个人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不尽相同,在课程开始之前,学员对于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已经存在较大差别。此时,原有的“一视同仁”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容易出现有些学员“吃不饱”,部分学员“跟不上的”情况。
2)学员学习方式的固化。
学员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习惯了被动接受教员所传递的所有信息,已形成“接受”“识记”“为考试”的学习状况。“传授+讲解”的授课方式是学员最熟悉的教学模式,很多人甚至不愿意去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员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时往往不知所措,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 教员教学层面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员开始尝试由原来的“讲座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开始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学员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然而教学模式的转变不能仅仅局限于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转变。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转变,教学改革困难重重。没有长效的支撑工具,教学改革的课堂效果依旧不佳。为了应对各种考试,教员更多关注的是课堂中及课后的补漏,这样的教学改革依然未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
2 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1]。其中知识传授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员在课后通过作业、练习来完成。我们认为,近期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适应军校学员的学习方式,满足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需求。翻转课堂教学将这两个阶段的任务从时间、空间进行了颠倒。知识的传授由学员课前借助于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完成;课堂中老师则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师生之间通过交互共同完成这一目标。
教学过程的颠倒使得其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变化。笔者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教学模式[2-6],结合军校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军校学员的学习特点,构建了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依照教学活动的发生时序,按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如图1所示。
2.1 课前阶段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的课前准备,一般就是要求学员预习,为课堂中的讲授奠定基础。在翻转课堂中,课前阶段对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超过传统课堂中集中讲授的教学效果,才可以进入到知识内化阶段。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员在课前承担的任务较传统课堂而言,可谓是颠覆性的。教员需在课前投入大量精力,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支撑学员的课前学习。教员需要设计完善的学习支架材料,如课程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设计制作了《学员基本学情登记表》《课堂导学案材料》《学习团队信息表》《学员自我评价量表》《学员反思表》《学员过程性评价量规》等教学资料及配套软件,分别应用在获取学员学情背景、课前自学、团队学习等环节。
针对军校学员的翻转课堂,教员除完成一般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设计制作外,考虑到军校学员学习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专门设计了导学案,既采用了翻转教室的理念,又解决了军校学员利用网络不够便捷的现实。具体内容为:利用5~10分钟时间不等的微视频,将一次课内容中的重难点问题加以描述解释,深入剖析重要的知识点,而导学案的支架作用则体现在对整体知识框架的把握上。教员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在学习导航中通过提出问题,作为衔接各知识点的线索,并且设置学习疑惑环节,教员通过学员填写的内容可以准确地了解学员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提前为课堂中的解惑答疑作准备。
以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课程围绕营区网络建设案例设计教学,导学案用于帮助学员掌握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具备实现该案例的能力。在导学案中首先给出案例教学的整体思路、每一章节中与案例教学相关的知识点、每次课前学员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给出检查学员知识掌握程度的问题和实验,以便及时了解学员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案例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学员完成物理交换机和服务器配置的方法和思路以及团队合作方式。
有了精心设计的微视频和导学案作为学习支架,学员通过观看微视频、填写导学案来完成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这一过程,同时将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带入课堂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最终达成知识的重新建构,使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2.2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教员依据学员在课前导学案中记录的疑惑,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具体可划分为以下3个阶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导学案支撑下的军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以计算机公共课程为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