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机工程学”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
当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十分类似,虽然都是通过闭卷或开卷考试进行考核,但是不同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是有所差别的,比如高数课等课程,可以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等。这种通过一场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只能片面地检验学生能力,尤其是“人机工程学”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评价方式是不够全面的,也无法通过一场考试来测试学生的艺术感与设计能力。
五、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探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在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而在当前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关注的背景下,应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和弥补以往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缺陷,实现更有效的教学。这一点变得尤其重要。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给出教学改革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要实现更符合现代要求的教学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课堂上多与学生互动,时刻了解其学习动态,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进行教学安排时,教师要做到多与学生商量探讨,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自被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点在“人机工程学”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人机工程学”与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等课程不同,该课程涉及产品设计中参数测量与研究的过程,这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学生得到更深刻的理解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即使学生的思考是有偏差或根本就是错误的,这样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经过自主思考之后会得出一些自己的结论或看法,而教师在这之后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改变之前略有偏差的结论,进而得到更好的结论。这种互动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师生想法交流的意义与效果。
(三)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利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与课程的了解,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与方式等。
除此之外,引导学生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思维模式,可以在“人机工程学”教学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进行分析与传统的课本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趣味性,因为案例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不同,它一般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因而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也更具有吸引力,从而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六、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晓,如何更好地培养环境艺术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人机工程学”的教学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与重视,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应用新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可以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和书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