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日益提高,人们也会更加关注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工作环境与居住环境的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生活环境优化与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艺术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恰恰可以满足社会对环境设计类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机工程学”是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也对环境艺术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介绍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现状与目前的教学需求,提出了今后的“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环境艺术;“人机工程学”;现状;改革方向
一、引言
与环境相关的專业都具有设立时间较短的特点,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环境艺术专业建立伊始就坚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近些年来,该专业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如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环境艺术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环境艺术专业特点简介
环境艺术专业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该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还应有足够的创造性与艺术感,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深谙设计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环境艺术专业还具备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内容交叉性较强,覆盖面较广
交叉性较强的特点由其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决定,环境艺术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不仅应注意科学技术的教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设计方面的素养。在进行学科开设时,环境艺术专业开设的学科覆盖较多领域,如艺术领域、设计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等。具体到课程学习时,环境艺术专业既开设了涵盖包括数学、物理等在内的自然科学类课程,还包括了相关的设计类课程,如环境景观设计和室内空间设计等课程。除此之外,环境艺术专业学生还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熟练掌握工程力学等力学基础知识与工程报价等经济方面的基础知识。
(二)专业具有较强的特色性
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所学知识覆盖多个领域,学科具备较强的交叉性,在很多情况下,该专业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呈现广泛却不够深刻的特点,这是由专业特点决定的。通俗地来讲就是虽然每种领域都涉及了,但是在真正择业的时候,学生会因为没有擅长或没有真正深入了解的方面而失去竞争力,这样的培养模式与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悖的。因此,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是所有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高校应该考虑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各高校发现,环境艺术专业又具有很强的特色性,各高校可以在较为宽泛的学科领域中找到侧重点,继而根据侧重的方面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如将环境艺术专业与建筑学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建筑设计类人才等。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以将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结合,培养出较为专业的人才,同时了解多个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将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三、环境艺术专业未来的应用领域
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有需求就会有供应,人们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后,会逐步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如要求工作环境优美舒适、要求城市规划完善等,在涉及规划与设计的领域时,环境艺术专业就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而这些领域通常都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或工作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具体如建筑设计领域、室内环境设计等。
四、当前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状况分析
在分析目前的教学能否满足教学需求与目标时,应先了解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就人机工程学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目标进行介绍分析。
(一)人机工程学课程简介
当前社会越来越强调人的重要作用,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除了考虑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应该是使用者的感受,人们在挑选产品时会把目光放在更加人性化的产品上。人性化的产品既可以给使用者舒适的感受,又可以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生活产品,在此基础上,人性化的产品必将成为人们选择的重点,必将成为产品设计者的首要选择。而“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最大作用就是方便设计者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产品。人机工程在一件产品中的应用就体现在产品的人性化上。
通俗来讲,人机工程学主要是通过与人体关系密切的技术手段,对人体的各种参数进行测量与规律的研究,最终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这种需求不仅是表面上的需求,还应包括不可见的心理和精神层面上的需求。而表面上的使用需要容易实现,不可见的心理层面的需求就是人性化产品应该实现的重点。这类产品被称为人性化的产品,是因为利用人机工程学,产品设计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大多数使用者机体的一些详细参数,如通过对人体触感参数的测量与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产品设计中,可以设计出让使用者感到更舒服的产品等。
(二)“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目标
为产品设计者提供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设计参考依据,是“人机工程学”课程的最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对人体触感等参数的测量与研究,得出更加系统的理论,如理解人体在什么情况下会感觉不舒适,了解影响人体触感的因素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研究人类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内容,当对这些内容有足够了解之后,再将其应用于产品设计中,这样毫无疑问可以设计出更受人们欢迎的人性化产品。
(三)目前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1.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在很多教学课堂上都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为主,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知识来源有限且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性不高,甚至受到抑制。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做到思维上的活跃与发散。
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有限
在目前的“人机工程学”课程的课堂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主要是通过问题与课程的讲解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上最为活跃的主体,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课堂的主动权,学生只是处于被动灌输的位置,师生之间的交流很少,绝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师生缺乏必要的互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难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由于大学教学的特殊性,学生有了更充足的课余时间,相对来说与教师的相处时间就变得更少了。在充足的课余时间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会受到更严重的阻碍,缺乏交流。教师不容易了解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样教师就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进度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环境艺术专业“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