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工实习是理工科高等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金工实习教学模式陈旧、教学内容简单和考核方式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介绍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实践表明,将项目引入金工实习的教学环节中,提高了实习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金工实习;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10-0174-02
金工实习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等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造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基本工程训练,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必修课。授课对象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机械类专业学生实习四周,近机械类专业学生实习两周。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课程改革主要针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冷加工、数控加工、热加工和特种加工等。该课程的特点是实习工种多、时间短、工程背景强,每一工种各成体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各工种又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传统金工实习课程中的每个工种自成体系,缺乏综合应用的案例,整个实习课程关联不大,无法使学生体验完整项目的概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将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入金工实习课程。
一、金工实习课程研究现状
目前,高校的金工实习课程的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零散,整体性弱
传统的金工实习实践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习内容围绕各工种自身特点设计,每个工种都是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目的性强,所有实习项目之间关联性弱,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系统,学生通过实习课程的学习,能够系统地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但由于缺乏综合应用案例,学生没有完成一个整体项目的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缺乏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金工实习课程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实习场地,先听安全教育课,然后分成若干小组到各工种实习。指导教师讲解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然后针对某一固定零件讲解其加工工艺并进行示范。教师对加工步骤讲解得非常详细,唯恐学生听不明白,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学生变成简单的操作者,最后学生依次完成该零件的制造,制造作品的好坏为本工种的实习成绩。这样一来,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约束多,让学生自由发挥少,学生一直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作业件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零件,形成了一种重复性的模仿实习。
(三)考核方式单一化
目前,金工实习课程的考核包括平时考勤、作业件、实习报告。考勤纪录学生是否迟到、早退、有无旷课,作业件是指导教师演示的工件,实习报告纪录学生的实习内容。由于作业件具有单一性、可重复性,所以很难从作业件上区分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实习报告内容基本都一致,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无法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意义
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在某个内容范围内进行工作,实施一个项目。小组成员自己计划并执行他们的工作,通常在实习结束时有一个可见产品(如装置、仪器等)。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
针对以上金工实习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项目引进金工实习教学中,使学生在实习课程中参与项目的整体研究工作中。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项目实施过程,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良好的技能与实践基础。
三、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改革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金工实习课程各工种的核心概念和原理,通过一个或多个项目来体现,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这些项目来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产品设计、画图分析、工艺制定、零件加工、装配产品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实现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与各个工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實践能力,增加综合素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体现了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适应目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设计理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自主设计项目内容。这是实习结束时必须要完成的项目,称为创新项目。在完成各个工种基础训练和示例项目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创新项目的模块功能,最终每个小组完成整个创新项目。
教学设计中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键性问题:
1.创新项目的选择。创新项目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设计的项目进行可行性测评,择优选出最佳创新项目方案,教师在给学生把关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四个原则:(1)实用性原则。选择的项目要尽量贴合实际,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可行性原则。设计的项目产品难易要适当,要根据学校实习车间现有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设计。(3)创新性原则。设计的项目一定要新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实习兴趣。(4)综合性强的原则。设计的项目产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零件是在不同工种的机床上加工出来的,使学生树立起大工程的概念。
2.项目小组的划分。项目小组的划分包括小组成员的划分和每个学生任务模块的划分。小组成员的划分本着学生自愿组队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进行调整,一般3~4人一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基于项目驱动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