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运用"利剑",画出学生课外学习的天空。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何运用这个例子举一反三,走出教材,拓展延伸,形成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一点实践。
4.2.1多读课外书。
阅读学习不仅是学习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运用阅读的能力,所以在学了课文之后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课外读物,把学生引向课堂外,锻炼自读的能力。例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向他们介绍了《少年鲁迅的故事》;学了《草船借箭》让学生借阅《三国演义》;学了《猴王出世》让学生借阅《西游记》等。
4.2.2多参加实践活动。
课内外实践活动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否掌握的一个有效的延伸,因此,可以说它是对语文课堂的一个有效的检验与回报。例如:我在教学赵州桥时,学生课前通过《桥之最》这个活动,再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已经对赵州桥以及各式各样的桥,有了很深的理解。学完课文后,学生余味未尽,于是我顺势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开展《家乡的桥》和《未来的桥》活动。表格如下:
教师鼓励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完成表格如:"家乡的桥"(古代桥、现代桥)这一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照相机、摄像机等信息工具,到社会上去实践,收集文字、图片等资料。像"未来的桥"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绘图工具来设计美观型、坚固型、实用型、创意型等类型的桥来,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4.2.3多写小练笔。
挖掘课文中的各个训练点,进行扩写、改写、续写、仿写等形式的练笔。读写结合是继续学习、深化学习,深入探究的好途径。例如:学了《凡卡》让学生续写《凡卡的信寄出去以后》,学了《赠送汪伦》让学生改写成记叙文。我想只要我们有机地把这两把"宝剑"有机地结合起来,前景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怎样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作者李文洋。
[2]中国教师用书网论坛-★★★★★语文训练新论--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补正及应用研究。
[3]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之比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融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