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我说经过数千万年的演化,恐龙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老师已经把这句话打在屏幕上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出示打乱顺序的句子)学生看着屏幕开始读,马上就有学生举手说屏幕上的句子打错了,是句子顺序不对,乱了。(很多学生也开始议论)接下来,我就请学生把句子重新排列。在交流时,我问学生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写呢?一生说课文中这样写,就从“行走方式、体型、性情”三个方面写,写出了恐龙演化成庞大的家族,这样写显得有条理。另一生说在写每一个方面时,都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非常清楚,表现出了恐龙家族的庞大,老师刚才的句子太乱了。于是,我趁机总结:课文中的句子围绕中心词,分几个方面写,每个方面又采用对比的写法,很有条理,让读者对恐龙家族的庞大又了清楚的认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句子吧。再出示文中正确的句子,师生对读,再次感受句子的表达顺序。
本环节教师故意出示排列错误的句式,让学生发现错误,形成认知冲突。学生在富有挑战性的排序中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思考“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感受表达的规律和语言的逻辑性。
四、关注细节,挖掘人文价值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确实太少,其中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说的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因此,语文老师当着力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和智慧的旅行。
(一)激发情感,感受科学精神
语文课堂,除了着力于语言,还应着意于精神,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精神熏陶。《飞向蓝天的恐龙》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促使学生意识到科技创新之路充满艰辛,科学成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导学生感受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不畏艰难,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编者的独具匠心,不正是我们需要的教学资源吗?
我在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一文的时候,以这样一段话,引领学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啊,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恐龙的一支最后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科学家在找到这一证据过程中有没让你感动的?”这个片段,实际是含蓄地告诉学生:读书,需要有与作者心灵对话的意识。如果我们真正尊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投入。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调动情感因子,推动学生穿透内容,触及精神。通过不断的阅读,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要悟出言外之意。
(二)创造趣味,获得科学知识
课堂上,教师光有情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类说明文。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兴趣点,以学生喜欢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学生才有興趣,课堂才有活力。
在讲到一些猎食性恐龙变成鸟类时,我说想不想做一只会飞的恐龙?大家现在就是一只只在变得恐龙,你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身体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还可以加上你的感受来说。接着生自由准备。然后我说,可爱的恐龙,请谈谈你的变化。
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都变成一只只恐龙结合书本的内容谈身体的变化,同学激动不已,不仅了解到恐龙身体变化的科学知识,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乐在其中,而且课堂上笑声阵阵。
吕淑湘先生说过: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他的名字叫做“活”。成功教师把课教“活”了,所以课堂教学有实效。只要我们认真深入钻研文本,以学生为本,灵活安排课堂教学,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才会变得和那些记叙性的美文一样,充满夺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王小龙.小学语文课本中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
[2]赵雪琴.有效把握,上好科普说明文[J].教育科研论坛,2009(5).
[3]肖新国.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设计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5).
作者:林小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小学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价值的挖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