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环境为幼儿园文化赋形。文化的建构是悄悄的、渐进的、不知不觉的,文化必须渗透进幼儿园的角角落落。环境作为教育的“隐性课程”,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幼儿园环境文化应具有鲜明的文化性和儿童性。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文化因素融人幼儿园文化环境建设,一点一景,创设符合儿童需要的文化气息。如大厅可以设计成童话故事书的彩色封面,主造型上可以图画、文字等符号表达幼儿园的文化主题,门厅景墙可以做序,引导孩子在墙上涂鸦做装饰,幼儿园即获得童趣,也展现了自己的文化特征和童年气息。除此之外,幼儿园各处的提示语和行政导视牌等细节之处也是彰显文化关怀的重要地方,如纸巾盒上方“以我的经验,一张即可”等文字跃人眼帘,水龙头旁标注“请关注点点滴滴”,电源开关处则以“随手关灯很容易”提醒节俭的美德。文化化育人心,潜移默化间,细节处的文化表达拓宽了师幼的精神成长空间,为幼儿园带来浓厚的文化气息。
通过人的参与为幼儿园文化赋形。人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在幼儿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人的参与变得极为重要。文化建设中人的参与主要包括教师、家长和幼儿的参与。首先,“教育是引导学生迈向理解和生存于世界的最真实途径的精神之旅”,只有文化引领了教师的内心世界,才能最大限度实现教育使命。同时,也只有教师身上彰显了文化的特性,幼儿园教育才能呈现出文化的面相,也就才能获得最优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文化建设必须通过教师的参与来进行。具体而言,幼儿园可以通过创建“文化讨论群”负责理念系统的整理,创建“文化创意组”领衔环境文化的创设,“课程研讨组”则围绕课程文化开展研究。在这样的研讨过程中,文化建设变得切实可行,共同的办园愿景悄然生成。其次,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家长都是当地文化的载体,其中也不乏文化领域的佼佼者,引领幼儿家长参与幼儿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宽幼儿园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增加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进而使新建幼儿园的文化接地气,促进幼儿园与本地区的人文特点和地域文化相融合,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第三,幼儿园文化建设最终必然要走向幼儿,也只有最终在幼儿身上得到了合理表达,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才是有价值的,因此幼儿园文化建设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性和文化表达特征,以幼儿所喜好的形式来表征幼儿园的文化,最终起到化育人心的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蒋雅俊,刘晓东.儿童观简论[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2]张蓓红,促进幼儿园品质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8).
[3]雷芳等编著.民办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9-10.
[4]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N].中国教育报,2008-5-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新建幼儿园开展文化建设的意义与路径(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