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乱”与“乱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据《中国音乐词典》的定义:“‘乱’是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曲式术语。在琴曲中称为‘乱声’‘契声’。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乐舞,以及汉、魏相合大曲中,均有‘乱’的歌词实例。”[1](P24)这就说明“乱”不仅与音乐有关,而且有相对应的歌词存在,即“乱曰”。尽管中国早期文化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但为了更好地理解“乱”之内涵,下面将其分开进行详细分述。 
  《乐记》:“《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武》乃《诗经·周颂·大武乐章》中的一篇,至于处在第几乐章尚未达成共识。又《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中,将“卒章”理解为“次章”或“首章”,故王国维、高亨、孙作云、张西堂、阴法鲁、杨向奎等人在将《大武乐章》定为六篇的基础上,前五人都将颂诗《武》放在第二篇,而杨向奎则将此篇放在第一的位置,将“卒章”理解为“最后一章”,故彭松、姚小鸥等人则认为《大武》乐章共七篇,并将《武》放在最后一篇的位置上。对上述两种考据,我们比较认同《武》放在《大武乐章》最后位置这一说:“《大武》乐的尾声奏《武》乐歌,颂美文、武之德,舞象周、召之治,揭示了天下太平与武王武功之间的内在关系,彰显了《大武》乐所宣扬的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之‘乐德’,使得《大武》乐的主题得以升华”[2]。此外,《说文》:“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段玉裁注:“歌所止曰章。”可见,“章”的本义是从音乐角度来的,即乐曲的结束为一章。后来才引申到诗歌领域,《辞源》:“文词意尽语止,亦谓之一章。”依彭松的说法:“卒章是诗的终章的术语,乱是乐章终章的术语。”故“《大武》舞的‘卒章’《武》,孔子就不称之谓‘卒章’,而称之谓‘乱’,所谓‘武乱皆坐’是也。”[3]由此可知,“乱”与“卒章”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从乐而后者是从诗的角度讲的。《乐记》又云:“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训疾以雅。”“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着往,复乱以饬归。”对此,吴仁杰指出:“按《乐记》言,《大武》之舞,‘复乱以饬归’,《正义》曰:‘乱,治也;复,谓《武》曲终,武者复其行位而整治。’盖舞者,其初纷纶赴节,不依行位;比曲终,则复整治焉。故谓之乱。今舞者尚如此。”[4](P224)这里的“乱”虽然训为“治”,但只是单纯指舞蹈中的动作变化,而没有相应的“乱曰”,但可以肯定的是“乱”乃是处在曲终的位置。 
  就音乐演奏中的“乱”来说,《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朱熹注:“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因后人对“乐之卒章”的理解存在偏差,以致于对“《关雎》之乱”中的“乱”也说法不一,或指末尾演奏或吟唱的乐章,或专指《关雎》最后一章,甚至有人认为“乱”就是合乐。我们来看《史记·孔子世家》的具体记载: 
  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众所周知,《关雎》乃十五“国风”之首,如果“《关雎》之乱”理解为“《关雎》最后一章”,那么该句应解释为“《关雎》最后一章是十五国风之首”,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另外,周代五礼用乐之一的“正乐”主要由“升歌”“下管”(或“笙入”)“间歌”“合乐”四节组成。文献关于“合乐”的记载见燕礼、乡饮酒礼、乡射礼,乐章为“乡乐”《二南》六曲:《周南》之《关雎》《葛覃》《卷耳》,《召南》之《鹊巢》《采蘩》《采蘋》。对于《孔子世家》中孔子的这段言论,清儒刘台拱疏云:“始者,乐之始;乱者,乐之终。……始于升歌,终于合乐,是故升歌谓之始,合乐谓之乱。周礼大师职大祭祀帅瞽登歌仪礼燕及大射皆大师升歌,挚为大师,是以云:师挚之始也。合乐《周南》《关睢》《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菽》凡六篇。而谓之《关睢》之乱者兴上以该下。”(《论语骈枝》)由此可见,“合乐”是“正乐”最后的乐节,而《关雎》正处在“正乐”演奏中“合乐”的位置。但在演奏“合乐”这一节时,文献记载却有六篇,并且《关雎》是放在第一“合乐”演奏的位置,这与“乱”处在乐章终章的特性完全相悖,所以将“乱”直接视为“合乐”极为不妥。尽管如此,由于“合乐”意味着“正乐”四节的结束,“合乐迄是乐毕。”(《仪礼·乡饮酒礼》)“合乐”本身就代表着末尾的演奏或吟唱,以“合乐”来修饰《关雎》也未尝不可,故“《关雎》之乱”仍可译为“合乐《关雎》”。再回到朱熹对“乱”的认识上,“乱,乐之卒章也”,以及“乱者,乐节之名”(《楚辞集注》),可见,朱熹完全泯灭了“乱”与“卒章”的差异性,直接从诗乐舞角度出发来认识“乱”,但他更侧重于“乱”的音乐性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乐乃是孔子诗教的重要部分,故“洋洋乎盈耳”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音乐本身所传达出的愉悦效果,更重要的是所演奏的音乐合乎“周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乱”与“乱曰”在线全文阅读。

“乱”与“乱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1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