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枫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对某些概念所对应的术语进行界定或互译的例子,试图分析术语所含概念潜在的教育思想。根据概念所产生的不同背景,在翻译术语时采取相应的策略,旨在表现其所包含的教育理念、组织形式以及人文关怀。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特殊教育;术语;翻译;动态对等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54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2—0123—03
收稿日期:2014—08—26
作者简介:江枫(1983— ),女,江苏扬州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交流日趋频繁。特殊教育在我国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发展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领域内一些术语的界定和翻译。研究特殊教育领域术语的翻译可以弥补翻译界在此方面的缺陷,提高跨文化翻译的质量,加深对动态对等理论的理解,拓宽其使用范围,便于与外国进行特殊教育理论的交流和学习,同时,还可以从术语翻译中得到启发,反思不同文化对残疾的认识。
一、西方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的起源和现状
普通教育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特殊教育的发展仅仅是近200余年的事情。真正的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在国际上占据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盛行人道主义。一些富有同情心的教师、医生、牧师在开创欧洲特殊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后来,许多在欧洲的特殊教育专家先后移民或学成归国,为美国和加拿大带去了欧洲特殊教育的先进经验。其中,包括特殊教育机构的基本模式、特殊教育所需的设备以及最佳教学方法等,使北美的特殊教育在欧洲已有的教育成就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残疾现象和特殊教育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在特殊教育领域当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总是会随着国家的发展或人们对该领域的认识而发生演变。概念的演变是特殊教育理念演变的体现。有许多理念尚在传播之中,新的概念即已出炉。在美国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一些新的理念被提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正常化”运动,之后又出现了“一体化”、“回归主流”、“融合”运动,90年代出现了“全纳教育”等特殊教育的思潮,主张特殊儿童应更多地与普通学生在一起受教育,由此,适合不同需要的特殊教育形式应运而生。
二、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的教育思想及机构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萌芽的迹象。从施行开明的残疾人政策到减免残疾人税收,古代统治者甚至还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去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况。公有性质的残疾人教育可以追溯到周代,当时主要是针对聋哑、盲、肢体残疾的人群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对残疾人一视同仁。到了近代,特殊教育学校开始陆续出现,这主要归功于国外的传教士以及国内的一些开明人士。据《教育年鉴》记载,1874年,英国英格兰长老会传教士威廉·穆(William Moore)在北京东城甘雨胡同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间盲校——瞽叟通文馆,现在成了北京市盲人学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蓬莱)建立了“启喑学馆”,对聋哑人进行教育。可以说,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源于西方。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特殊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流行的特殊教育理念也被带到了中国。
三、特殊教育领域术语的基本特征
特殊教育术语是特殊教育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或在该领域里使用的专业用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专业性特殊教育术语是表达特殊教育专业的特殊概念的,所以,通用范围有限。
(二)科学性特殊教育术语的语义范围精确,不仅标记一个概念,还与其他相似概念相区别。
(三)单义性与一般词汇的最大不同点在于其单义性,即在特殊教育专业范围内是单义的。
(四)系统性特殊教育术语彼此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该领域中的术语在该系统中具备一般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特殊教育术语往往由一般词汇构成。成为术语后,与原词的意义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了联系,但是,一般的专名不是术语,尽管它们也以单义性为基本特征。
特殊教育术语常来自外来语,通过音译、意译或半音半译等方式借入,根据其使用范围,还可以分为纯术语、一般术语和准术语。其中,纯术语专业性最强,一般术语次之,而准术语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和一般词汇相融合。
特殊教育术语的混乱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内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障碍,这就需要语言学家和特殊教育研究工作者共同努力,解决特殊教育术语的规范化问题。
四、特殊教育术语的翻译
特殊教育的英文术语和中文术语大不相同。翻译英文术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和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之间的术语转换。中国采取的学习方法是:少数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到西方发达国家去交流学习,他们翻译特殊教育领域的文献资料,国内的特殊教育工作者阅读和学习翻译好的成品。此外,还会邀请少数欧美特教专家做客座教授,一方面介绍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翻译、引进西方术语。
(一)以几个常见的特殊教育术语为例
1.特殊需要儿童
英语是Exceptional Children,翻译成中文的关键是exceptional这个词。如果按照字面意义翻译,这个术语就变成了“特别儿童”、“异常儿童”或“稀有儿童”。从文字上看,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如果我们对特殊教育的教育理念、发展历程以及文化变迁等有所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当代特殊教育在国际上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融合,是回归主流。为了保证对特殊儿童和青少年的尊重与一视同仁,防止词汇效应给他们造成自卑和自傲的心理,对如何称呼特殊教育对象的问题,西方国家也曾经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主张尽量避免使用“残疾儿童(Handicapped Children)”、“超常儿童(Giff and Talented Children)”之类的词语,统称为“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简称为“特殊需要儿童”。在翻译这类术语时,要求译者对其背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选词的内涵和外延,尽量做到功能对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特殊教育术语英译汉初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