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电厂设备较多,结构复杂,危险性较大,必须对其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本文阐述了黄骅发电厂沉降观测的过程,根据各个建筑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沉降趋势分析,对电厂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中针对黄骅电厂建筑物沉降的特点,提出一些新的测量方法,对沿海地区和其他电厂建筑物沉降观测,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沉降观测;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沉降量
一、引言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限度,轻者使建筑物和设备产生倾斜和裂缝,影响正常使用;重者将危及建筑物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建筑物施工、大型设备安装和运营期间,都必须进行沉降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保障建筑物和大型设备从开始施工到运营期间的安全。
二、测区概况
黄骅电厂始建于2002年10月,电厂通过围海造地获得厂址用地,这在全国火电建设中尚属首次,也给电厂沉降观测带来新的挑战。2004年3月完成围海造地,同时电厂土建工程全面展开。2005年9月,电厂的土建工程全部完工,各系统的单体建筑均交付安装。2006年年底,投入运营发电。黄骅电厂一期两台600MW机组,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的建(构)筑物有57个。
三、高程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一)沉降控制网的布设
发电厂厂区建(构)筑物较多且分散,即应考虑单体沉降,又要考虑整体沉降,须布设较多的沉降观测点,故该工程需按两个层次布网,即控制网和扩展网。控制网由3个高程基准点和6个工作基准点组成,控制网掌握整体沉降趋势。沉降观测点与工作基点联测组成扩展网,以监控单体沉降。
(二)高程基准点的选点及埋设
高程基准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便于联测、利于保存和埋设的地方。结合厂区布置图和地质资料,选择岩层较浅的地点,避开将来要埋设的各类地下管线和交通主干道的位置布设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经实地踏勘共布设3个高程基准点和6个工作基点,均为深埋钢管水准基点标石。根据黄骅电厂的地质条件,高程基准点深度至基岩,工作基点埋深至稳定层[1]。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应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布设在建筑物四角沉降量较大的位置或地质条件有明显不同的区段,及沉降缝的两侧;烟囱、罐、塔器等高耸建筑物,应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布设;锅炉、汽机等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柱基上。根据上述原则并结合电厂的特点,我们从2004年11月开始陆续在厂区一期建(构)筑物布设了540个沉降观测点,其沉降观测点的标志分别采用墙(柱)标志和基础标志。
四、观测周期
由于黄骅电厂是在填海造地的基础上而建设的,沉降观测周期有别于其它厂区。在施工阶段:对高耸的塔形建筑物如烟囱、脱硫吸收塔等均匀增高的建筑物,每增高其高度的1/10观测一次,对办公楼及其它楼房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对主厂房等厂房建筑按回填基坑、浇灌柱子、安装屋架、砌筑墙体、设备安装等不同施工阶段分别进行观测。对锅炉、汽机、500KV配电装置等大型设备在荷载每增加1/10观测一次。在运营阶段,第一年每月观测一次,第二年每季度观测一次直至进入稳定阶段。
五、沉降观测
(一)高程系统的建立
为了和黄骅电厂高程系统统一,沉降测量采用黄骅港高程基准,以黄骅港理论最低潮面为准。2003年5月华北电力设计院,在位于电厂东南3公里的黄骅港的杂货码头布设了一等水准点HG54、HG55,成果为黄骅港高程基准,经实地踏勘,这两个点保存完好,可以做为沉降测量的起算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河北国华黄骅发电厂一期厂区沉降观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