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9 号单开道岔示意图
将lx 、b0 及K各值代入式(11) ,得lz = 16. 281 m。因为16. 281 m 的夹直线长度短于18. 2 m 的车辆全轴距,属上述第二种情况,列车的vmax 应按式(9) 计算,得vmax=35. 15 km/ h 。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列车通过5m 间距单渡线时,因夹直线长度大于车辆的全轴距,列车的vmax 可达35. 79 km/ h 。而列车通过4 m 间距单渡线时, 由于夹直线长度小于车辆的全轴距,车辆跨越于两反向的导曲线上,车体绕纵轴方向产生侧滚振动,车辆的运行状态不如前者,所以列车允许走行速度为35. 15 km/ h , 低于前者。但是,列车通过夹直线时走行速度却都受两端导曲线的限制,仍然不得超过30 km/ h(即9 号道岔的侧向允许通过速度) 。这说明正常线间距单渡线中的夹直线长度虽短,但它并不一定是限制列车通过速度的决定因素。通过以上两例的计算和对比, 表明列车通过5 m 或4 m 间距单渡线时允许的α,及允许的β都在设计规范所规定范围之内,允许的走行速度是相同的。因此,列车走行于两种不同间距的单渡线时其安全性、稳定性都是有保障的,舒适度也是可以被乘客接受的。
4 正常线间距单渡线中夹直线处短轨及其绝缘接头的处理
正常线间距单渡线中,夹直线处短轨的长度ld 可参照图1 中的ld 按下式计算: ld =lx -2 (b0 + m) (12) 求4 m 间距单渡线中夹直线处的短轨长度时, 将相应的值代入式(12) ,得ld= 4. 095 m 。若插入短轨,则轨长仅4. 079 m 。按《新设规》表6. 4. 2 中的规定,短轨中部还需设置一对钢轨绝缘接头。这样,该部位显得轨条长度太短,接头太多,线路的稳定性差,养护维修困难;当区间线路发生故障时,对换侧行驶列车乘客的舒适度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按上述表中在辅助线困难地段的规定,两组道岔跟端可对接,不必插入短轨,那么绝缘接头就需设在道岔跟端,辙叉跟端接头处轮轨冲击力比一般钢轨接头大得多;在该处设置绝缘接头,对其寿命和养护维修都很不利,应尽量避开。为此,针对正常线间距单渡线插入短轨和设置绝缘接头问题,提出如下措施供参考:
首先,将两组道岔的侧股导轨作适当加长,加长后的导轨见图1 中的l 1;根据两道岔跟端距离l d 及导轨长度l1 计算导轨长度lz 。然后再采取胶接的方法将长导轨的后端与短轨胶接成胶接绝缘轨。导轨的加长量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① 使加长后导轨的末端约在两组单开道岔跟端中央部位; ② 夹直线中部的一对绝缘接头相互距离不得大于2. 5 m(设置轨道电路的需要); ③ 考虑道岔布置的合理。
在本例中采取导轨的加长量为1. 750 m , 因为已知为4m 间距单渡线中两组道岔跟端距离l d 为
4. 095 m , 由专线9950 设计图中得导轨长为13. 688 m , 所以加长后的导轨长l1= 15. 438 m , 由此可计算出短轨长度: lz= 4. 095 m -1. 750 m -2 ×0. 008 m = 2. 329 m 其中0. 008 m 为轨缝宽度。检算两绝缘接头的间距: lj= 4. 095 m -(2. 329 m + 0. 008 m) = 1. 758 m 符合设置轨道电路的要求。
胶接绝缘接头具有强度高、寿命长、维修方便、绝缘性能优于传统的绝缘接头等优点,并且两段胶接后的钢轨可视作一根整轨。铁道部已颁发了钢轨胶接绝缘的技术标准。图号为专线9950 《60 kg/m 钢轨9 号单开道岔》中侧股l 1 导轨(见图1) 前端接头就是胶接绝缘接头。采取上述措施,在解决正常线间距单渡线的单渡线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了绝缘接头的设置问题,满足运营的需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学类轻轨线路采用正常线间距单渡线的研究(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