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搞好区域间的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实施千村推进、以工代赈、安居温饱、易地搬迁等工程,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8)加快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十一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农业产业化富民、富县的观念,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培育和壮大核桃、畜牧、烤烟、特色农作物4个农业产业,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核桃产业要在建成40万亩以上核桃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着力做好科技措施的推广应用,实现优质丰产,加大系列产品开发,在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上要效益,发挥“中国核桃之乡”的品牌效应,搞好市场营销,实现人均种植面积全国领先、管理水平全国领先、质量全国领先、效益全国领先。畜牧产业要建成10万头牛和10万只羊畜牧基地,不断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烤烟产业要进一步实施科技兴烟战略,建设5万亩优质烤烟基地,推动全县优质烤烟生产向更高目标迈进。立足自然优势,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作物,到2010年建成2万亩以上特色农作物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发展产业化中介组织,建立专业性协会,培育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9)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10)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传染病的防治。逐步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合同管理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实施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建设农村沼气池、节能灶,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1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普遍性持续增收,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强化农民谋思路、求发展的意识,使群众自觉寻找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以提高农民接受现代信息能力为重点,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本领。深化农业农村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种植、养殖业,发展壮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增收。认真落实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建立符合县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开辟增收途径,改善生产生
活条件。
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2)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要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发挥我县的电力、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技术先进、对环境危害小、能有效治理的各类企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避免引进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强化环境治理,适时淘汰技术落后的项目。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各个环节,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行清洁生产,构筑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好节能、节水、节材和节约用地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县委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