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探索卫生体制改革新思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经过全面调研,总结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暴露出的问题较多。我县“十一五”期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实现“一个结合、三项分离、三个联动”。“一个结合”,就是将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配置资源结合起来,改变卫生资源在市场分配上存在的“重城镇轻农村”、“重参保人群轻未参保人群”的问题。进一步放开医疗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满足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三项分离”,一是指公益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的分离:公益性医院的一切运营成本由政府支付,主要面对低收入群体、贫困人群和特殊人群;营利性医院则主要面向对医疗服务有更高需求的高端客户;二是医药分离:实行医药分离是最终的改革方向,但需5到8年的时间分三步实施:第一步,实行医药的分开核算,收支两条线;第二步,则彻底实行药房分离开来,使医院药房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第三步,则彻底实行医药的分业经营,将医院药房转变成社会化零售药店。医药分业后,彻底改变目前医院60%收入来自药品的状况。最后,管办分离。这是实行医改的重要保证。“三个联动”,即医疗体制改革、医保体制改革、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必须进行整体制度设计,互相推动,共同完善。
(四)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医。
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加大对各医疗卫生单位人才培养,根据全县各医疗机构的需求情况,每年从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收40-50名,充实全县医疗队伍。每年安排人才培训专项经费130余万元,每年送市级医院进修半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30人,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培训卫生院院长、防疫专干、妇儿保专干等所有卫技人员,确保人人均有培训机会。
广泛开展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卫生专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制定优惠政策,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卫生人才;大力开展卫生管理干部岗位规范化培训,造就一批适应新时期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医学科学研究工作,要瞄准国际、国内医学科学技术前沿,我县将依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坚持以技术引进为主,引创结合、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注重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加强区域内知名专科建设,力争逐年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加大对医疗机构临床重点学科研究补助力度,提高疾病诊疗水平,促进临床医学发展。每年选派医技人员到省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但和开展学历教育,到2008年,全县45岁以下的医务人员均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切实提高医技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五)完善卫生经济政策。
加大卫生经费投入。按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应逐年增加,卫生经费的增长速度不能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县级财政要全额预算县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人头经费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和防疫、妇幼专干工资。同时,每年要投入20万元设立农村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投入20万元,设立突发重大疫情、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万元设立专科发展建设扶助资金。增加卫生事业机构人员编制,自2006年起,县妇幼保健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生监督所(含分所人员编制)全额事业编制要达到每万人口一人。
(六)进一步拓展中西医疗业务工作。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房屋建设,配置先进设备,加强人才培训,全县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医疗业务得到扩展。县人民医院要开展胸外科、显微外科、腹腔镜等难度较大的手术。县中医院要发展祖国医学特点,走中西医结合道路,进一步加强骨伤科、肛肠科、脑血管专科的建设。县妇幼保健院重点加强妇科、产科、儿科、不孕不育等科室建设,开展宫腔镜、腹腔镜等妇科、产科新手术,力争赶上全省先进水平。乡镇(中心)卫生院主要按照《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设施与人员配置指导标准》进行建设,争取所有卫生院达到相应标准,具备处理农村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以及危急重症的应急抢救与妥善转诊的能力,中心卫生院能开展一般上、下腹部手术和四肢骨手术;一般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下腹部手术,为农村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