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按卫生部、省卫生厅下发的有关文件,明确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体系建设的标准及其职责职能,规范了各级政府的责任,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标准安排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我县原卫生防疫站核定人员编制50人,县妇幼保健院核定人员编制70人,2004年县疾病预防体制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三个单位的人员编制总数核减35人,人员经费减少一半,给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困难,严重制约我县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4、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县财政卫生事业经费缺口大,严重影响了卫生工作的开展。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卫生事业经费应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8%,而现在我县的卫生事业费仅占财政总支出的1.9%,按2004年卫生经费补偿政策,卫生系统补偿经费原安排1134.45万元。而县财政实际拨付卫生事业经费到位623.08万元,经费缺口大。由于财政补助相对不足,而在职人员经费、医疗机构发展建设经费等,只能靠医疗机构 “创收”解决,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扭曲,加大了国家、社会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使卫生总费用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困难较大。
一是群众互助意识较差;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长效机制未建立,乡镇筹资工作量大;三是乡镇合作医疗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难保证。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素质为目标,以农村卫生、社区卫生、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等为重点,贯彻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卫生服务能力,建立起符合桂阳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持续、协调发展的卫生体系,为构建和谐新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必须坚持的主要原则是:按照区域覆盖、合理布局、方便就医、资源共享、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保证重点项目和优先领域的投入,充分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卫生服务绩效。加大农村卫生的投入,进一步缩小城镇和农村卫生条件的差距,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
(二)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
1、总体目标。
从我县县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起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建立起一个经济类型多元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卫生队伍专业化的医疗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医疗机构多种类型并存,相互补充,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卫生事业新格局。到2010年,使我县医疗卫生服务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内领先水平。
2、主要指标。
⑴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城市达95%,农村达75%以上;
⑵孕产妇死亡率≤35/10万;
⑶婴儿死亡率≤15‰;
⑷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⑸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⑹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40/10万。
⑺儿童建卡、建证率达100%,“五苗”单苗接种率达95%以上,“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达90%以上。
⑻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督导覆盖率及规范治疗率达95%;治愈率达到90%。
⑼每千人口医生人员数1.8人。
⑽每千人口床位数2张。
⑾人均期望寿命达74岁。
⑿疫情报告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
⒀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达到90%;
⒁卫生监督覆盖率城区达到95%,村镇达到90%以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县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