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产业集群壮大工程
1、加快发展硅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高纯压电晶体及晶体元件、石英玻璃制品、新型电光源及关键材料、高纯晶体硅等五大产业。
2、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集群。在积极夯实现有产业基础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配套项目,构建太阳能光伏链,加快产业聚集,打造光伏产业集群。重点引进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项目、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配套产品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超高亮度LED项目等。
3、以3G时代到来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屏、IPTV机顶盒、数码产品、汽车电子、船舶电子等相关配件产品,壮大消费类电子产业集群。
(三)“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依托港口特色,建成智能港口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成与路桥沿线4个重点城市的交流试点。规模以上企业100%实现宽带接入,全市重点企业7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商品销售总额比重达到7%以上。推动物联网应用试验示范基地、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物联网标签设备终端、新型传感器、通信终端的研发与产业化;完善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区域性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
(四)移动电子商务推广工程
打造区域特色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工程,积极推动农产品、海/水产品、矿产资源等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以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形成3到5个全国性的行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启动电子商务龙头引入工程和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培育计划,打造区域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加快安全认证、支付、信用、配套物流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
(五)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工程
加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园区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研发步伐,重点在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信息服务外包等方面取得突破,突出做好汽车电子、装备电子、医疗电子等重点领域嵌入式软件的应用工程。以服务外包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聚集、人才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发展境内、外外包业务,努力使我市服务外包产业不断发展发展壮大。
(六)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工程
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重点建设2个公共检测中心,5个产业研发中心。2个公共检测中心,即依托江苏自动化研究所软件测试中心的人才、技术、设备等优势,建立区域性软件产品测试中心;依托江苏东海硅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建立硅材料产品公共检测中心。5个产业研发中心,即石英玻璃制品产业研发中心、高纯硅微粉产业研发中心、晶体材料产业研发中心、新型电光源产业研发中心、高纯晶体硅生产研发中心。加强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规划实施
建立服务和引导型的产业管理体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宏观引导,强化规划的组织实施,强化政府职能,增强政府对产业的调控能力,加强部门协调,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二)落实支持政策,鼓励自主创新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研究制定我市信息产业发展政策,建立信息产业扶持专项引导资金,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与使用,以政府投入带动社会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产业规模,保护自主知识产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担保公司为中小信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三)提高招商质量,促进内外资企业协调发展
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做到准确定位,把握沿海及长三角等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趋势,成立专门招商队伍,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和谐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质量和水平;完善和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清理障碍、保护权益,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对中小企业的各项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构建人才“蓄水池”,激励创新创业
大力培养、引进和用好创新型人才,加强高级管理人才、高端研发人才、高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确立人才优先、人才激励的战略理念,完善配套政策,出台激励办法,健全激励制度,构建服务体系,做到尊重人才、吸引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放宽行业、地域的准入限制,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引导民营资本投资信息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信息产业发展的融资方式和配套金融服务;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以尽快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产业实力。
(六)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加大对产业基地、园区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对来投资发展信息产业的项目,给予征地、税费、用电、报建审批等多方面优惠政策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合理确定产业园区及配套设施布局和建设规模,统筹安排入园项目,加强区域协调与合作,创造市场发展空间;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做好区域总体环评,加快道路、电力、污水处理工程和给排水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管理,创优发展平台。根据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和现阶段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求,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总体应从片面重视硬环境向优化软环境转变,从单纯的优惠政策向形成系统、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环境过渡;进一步增强政策信息透明度,让企业能及时了解各项优惠政策、市场信息以及项目支持信息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年度工作计划连云港市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