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成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33.7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5.2;生态示范区的比例达到80。
2、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
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推广“国有民营、国有民建”和“集中建设,分片管护”的管理经验,从宏观监督指导和相关政策上扶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区域的生态平衡。科学规划,加强保护区建设和晋档升级工作,自然保护区达到52处;同时,优化空间布局,提高自然保护区品位,形成自己的特色。健全机制,加强保护区自身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完善保护区管理机构,实行一区一法,使保护区建设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质量。
3、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把住科学生态环境监管关,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实施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积极开展生态补偿和恢复工作,遏制人为生态破坏。
4、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
加强生物多样性履约,实施生物安全管理。开展生物物种资源调查,摸清资源情况,突出重点,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全机制,加大专项检查力度,解决区域突出问题,遏制生物物种遗传资源的流失,防止外来入侵物种危害。
5、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突破口,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饮用水源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同时,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各县(市)分别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6、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具体做法:通过建立由环保、农业、水文、气象等多部门、多专业相互协作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完善水田、森林、草原、湿地、河流和矿区等六大体系,对我市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掌握我市变化发展趋势,为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信息和支撑。
7、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
具体做法:遵循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对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流动方式实施管理调控,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实施生态农业,培育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最大限度地控制农药化肥的施入,抓好畜禽养殖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充分提高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和最低的污染排放。
三加强环境监管能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加强环境监测、监管、信息网络建设
⑴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加快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步伐,市监测站要完成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和省计量认证监督评审工作,继续申办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和监测资质,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环境质量分析、预测水平;县(市)监测站要按照国家空气监测的有效性标准,做好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加快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全系统“无纸化”办公;市局系统和各区实现网上公文流转、协同办公与审批、环境信息报送及视频会议等技术应用,各县(市)要实现网上环境信息报送;市信息中心要完成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网络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⑵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环境执法效能。在市区主要建城区设立监控点位,并在重点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建立了排污监控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监督执法效率。
⑶提高环保执法能力
为全面履行环境监察职责,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排污单位环保意识,通过“早查”、“夜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加大检查频次,防止偷排漏排的发生。同时实行“包片管户”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强化日常监管职责。严格排污申报程序。加强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申报管理,提前掌握各单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好地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及时预防污染事故发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个人工作计划大全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7)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