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 制造发展动力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创优三个环境 制造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人以占全国近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0.14%的GDP,2%的合同外资,2.3%的到帐外资,2%的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百强县之首,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昆山的发展令人惊叹,今年元月8日省委发出了学习昆山经验的号召,最近又随县委考察团到实地进行了学习,在赴常州考察学习中,县委王书记为了帮助我们理清学习思路,提出了“八个为什么”,带着8个问题,结合考察学习,联系海海实际,我做了认真的思考。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我粗浅的体会和心得。
先进,自有其先行独特之处,典范,肯定有值得我们效仿的经验。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鲁迅先生在回答学生提出如何向他学习写文章时,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这句话很明了的告诉我们学习昆山经验,决不可照搬照抄昆山经验,而应学习昆山精神,依据滨海现状,围绕以工兴县战略,围绕两个聚集,借鉴昆山的发展的思路和发展的理念,从而从三方面以它山之石为我攻玉。
一、学习昆山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打造具有磁场效应的推动发展的硬环境。
一是要不甘落后,不畏艰苦,坚定一定能打造好硬环境的信念。在考察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昆山建设两区时,并不是财政上就有充足建设资金,而是在他们认准了“不栽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的理念后,凭着一股艰苦创业的精神,远大的志向,敢为人先,敢想敢闯的豪情,负重奋进、创新思路闯出来的。是艰苦创业成就了昆山的小康大业,把目前的滨海与当初的昆山相比,也许相差并不很大,所以我们学习昆山首先必须借鉴昆山人艰苦建设两区,建设硬环境构造招商引资大森林引鸟、建设软环境构造适宜鸟儿生长的生态环境,建设人环境构造人与鸟的和谐相处护鸟的成功经验。确立只有艰苦创业,克服筑巢的暂时困难,才能解脱永远困难的思想,以一腔豪情建设好我们招商引资的硬件环境。
二是借鉴昆山发展轨迹,建大建优招商引资的卖方市场。昆山目前有数百上千的台资企业、日韩企业,是这些外资企业把昆山推到全国百强县第一的位次,而数百上千的外资企业花落昆山,又是昆山人自力更生率先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可以说昆山的成功之路,就是两区建设之路,腾飞之路就是软环境建设之路。硬环境是直观的,软环境是感观的,所以要吸引客商,首先必须要有让客商眼睛一亮,让客商眼球定格的硬件环境。市场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产品供大于求时便形成买方市场,买方(即顾客)必然会货比三家,当供不应求时,便形成卖方市场,买方才会没有选择的抢购。在优惠政策渐趋一致,全世界都在招商引资的形势下,客商无疑就成为买方市场,到那里投资有了货比三家充分选择的空间,招商引资谁能成为赢家,首先比拼的是硬件环境。所以鉴于滨海的实际,我们必须要有加快建设具有磁场效应载体,否则招商引资将越来越难,就将更加落后的危机感,必须尽快建好载体才能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在建设思路上,要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设施齐全,功能配套的综合型开发区,南区以轻工制造为主,北区以机械制造为主,能承接各类非化工企业的国家级,可成长为高新区的开发区。把化工园区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唯我其谁的省级化工园区,把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成为补充两个园区功能,服务两个园区中的骨干企业与大企业联姻,就地转化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的配套小区。
三是抢抓政策机遇,创造政策机遇,打破硬环境建设中的制约瓶颈。一方面要抓住省委振兴苏北的机遇,争取园区建设用地政策,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以调整村庄布局为契机,制造用地政策,抓住可争取的关系机遇,通过感情的沟通,在违规不违法的情况下,争取放宽用地政策。再一方面,要在县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创造和制定建设硬件环境的融资政策、税收政策,调整税收分配比例,给乡予乡镇建设工业小区的资金来源。第四方面,就是要借鉴昆山的做法,在政府不能贷款、不能融资的情况下,创造概念,采取公司运作的方式,通过成立以政府为后台老板的路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以企业的名义贷款,集股,解决建设资金问题。要像昆山之路,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追求有,有了以后追求多,追求大、追求强,逐步而且快速地将工业小区变成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产业园。实现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的升级和飞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心得体会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 制造发展动力在线全文阅读。
学昆山先进经验有感-创优三个环境 制造发展动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