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进一步整合演艺资源,深化院团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造符合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的新的演艺团体,走“以景区景观为依托、与旅游相结合”的演出发展之路。前不久保定市艺术团与野三坡景区联合组建了“保定古城飞歌艺术团”,努力在文化精品创作方面,打造一台旅游文化精品戏,彰显保定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像云南打造《丽水金沙》、西安大唐芙蓉园打造《梦回大唐》那样,形成有影响力、竞争力的靓丽文艺名片。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已着手实施保护、修缮淮军公所、光园等知名文物古迹的工作;直隶总督署西路的恢复已经动工,争取尽早使其原貌再现;古莲池“十二景”中的蕊幢精舍、鹤柴、绎堂“三景”正在原址复建。考虑到莲池书院曾与岳麓书院齐名,准备仿照岳麓书院的模式,在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出版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目前莲池书院研究会、莲池书院出版社正在紧张筹划之中。
总之,文化名城建设要从小事做起,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对一些古建筑,当下没条件恢复,就要先把它保护起来。在保定工作和生活,有责任、有义务把文化名城保护好、建设好,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前人和后人。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文化名城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人的建设,关键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先进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全面发挥人的创造才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使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建设文化名城就要体现这一要求,在全面提高市民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文化人才建设。不仅要建“大楼”,更要育“大师”。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必须有大师级人物来引领。有了大师才会有大作,有了名家才会有名品,有了名品才会有名城。从保定的实际情况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必须坚持以培养为主的方针,在想尽一切办法把现有人才培养好、使用好的同时,争取引进更多人才。对那些在全省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国;对那些在保定有位置、有名气的人才,采取措施把他们推向全省;对那些具备一定潜力的人才,采取措施促使其早日成才。近年来,保定已有多人获得国家、省级“小梅花”奖,体现了戏曲艺术教育的高水平。从今年开始,保定市陆续选拔一批基础扎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送到艺术院校或研究机构进行重点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各个文化门类的领头人。同时,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文化艺术人才,到基层挂职锻炼。
坚持以创新机制保障文化名城建设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一套科学规范的机制非常必要。一是创新领导机制。成立由相关成员单位参加的、高规格的市文化名城建设指导委员会,改过去的分散管理、各自为战为统一部署、协调联动。对文化名城建设项目进行分解,确定一名市级领导牵头负责,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创新投入和激励机制。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文化奖励基金,制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把政府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促使各文化单位“调头转向”,变面向政府、面向奖台为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公益性文化事业项目由政府主导,经营性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逐步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等社会资本及外资进入法律允许的文化领域,充分调动各方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建设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富民强省的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保定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努力加快文化名城建设步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文化名城建设(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