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狼群读后感600字范文五篇
作者李微漪说:“其实我是一个记录者,真正的作家是小狼,他是我书中所有故事的创造者,我在他的故事里笑着哭,哭着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重返狼群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非常喜欢一篇名叫《重返狼群》的书,读了四遍。书的主人公是一只父母双亡的草原小狼。它和“狼妈”李微宜共度了9个月的艰苦生活,终于重返狼群。没有人能够想象狼妈训狼法的风险有多大?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十分形象,养活一只小狼十分艰辛,多次都危及生命。事实上小狼格林经历了不下十几次的死里逃生,就连狼女自己也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最让我深深感动的是,在一次次死亡的威胁下,狼妈李微宜任然咬紧牙关,没有退缩,没有心软。她甚至为了小狼能够重返狼群,做好了自己可能成为狼群聚餐时的“一道主菜”的精神准备。李微宜不仅胆量超群,而且智慧也很超群,她竟带着只有3个月大的格林来到獒场,要知道獒可是狼的天敌啊!然而狼妈不惜几次冒着小狼命丧獒牙的危险,使小狼格林学会了察言观色,寻找保护伞,如后表示臣服……李微宜的这些努力小狼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一天狼妈生了重病,小狼格林竟把自己唯一的存量半只野兔给了李微宜。这是多么感人啊!最后狼妈成功把小狼放归狼群,放归到了属于格林自己的家。
看完这本书我沉默了许久,我心里想为什么这么多人对某种动物有偏见呢?难道《伊索寓言》中狼或狐狸都是反面角色,他们难道就应该被别人视为不仁不义者,白眼狼,狼狈为奸吗?有些人说狼残忍总是吃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可你想想一批狼难道不吃肉,只会乖乖跟在一群羊后面吃草吗?有些人说狼残忍,但他们不想一想活剥狼皮更加残忍。所以请大家不要对任何动物有偏见,跟不要伤害动物。
今天我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一个男人的皮包上挂着一条棕色狼尾巴!这尾巴在风中一摇一摆好像在说:“可恶的人,你们竟把我们的尾巴给拔下来当装饰!”我在远处还偶然听到那个男人笑着对朋友说:“我最爱狼了,做生意就要有狼性,看我这狼尾巴,多好看。”听到这话我心里顿时我冒三丈,你就是这样爱狼的吗?你什么时候从狼的角度想一想,你难到不知道它们是多么痛苦吗?你爱它就是用它的皮当装饰的吗?你难道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愚蠢?
记得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位歌唱演员在唱齐秦的歌《狼》之间她身上披着一身狼皮,嘴里唱着“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她不感到这非常残忍吗?为了收益高,为了更漂亮,为了更像狼,就把狼皮披在身上。那你还不如唱我是一个残忍的人呢!
好了说到这里我请大家不要对狼,或一些名声不好的动物有偏见,它们也许是被逼的才吃可爱的动物,它们又也许自己天生聪明而被别人看成了狡猾。更不要去伤害他们,他们的皮毛也许真的'十分漂亮美丽,也许真的十分温暖舒适,可这也是属于它们的,请不要为此去残忍的杀害它们,我们都要做个有爱心的人,拥有一颗爱护动物的心。
“从前,有一只大灰狼出没在一片森林里……”小时候睡觉前,妈妈总会给我讲一个故事,就比如小红帽。我想,大家都是听着这故事长大的吧!故事中体现出了狼的狡猾,阴险,恶毒。使我们对狼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下面,就请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重返狼群》吧!里面讲的是作者李微漪跟一只狼生活了八个多月的经历。怎么样?很期待吧!
让我想想:书中写得是作者李微漪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偶然救活了一只刚刚出生仅五天的小狼,于是,作者便把小狼带回家喂养,并给小狼起名叫“格林”。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小狼格林便开始学会狼嗥了!这让作者惶恐不安,最后决定,要把格林带到草原上,陪它重返狼群。他们在草原呆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一起找狼的踪迹。食物一天比一天紧迫,李微漪的食物差不多都是格林捕回来的肉食。最后,在朋友亦风的帮助下,终于让格林重返狼群。
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书上写作者李微漪在草原上得了重病的那一部分,每当小狼格林听到李微漪的咳嗽声时,便关切的趴在窗口往里探望着。可当李微漪下床走到窗口时,格林却正在不远处挖掘着什么东西,果然,不到一分钟,格林就叼着个东西来到了窗前,作者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兔肉。小狼格林不忍心看李微漪在草原上被饥饿折磨着,便把自己仅有的存粮,也就是被格林只吃了一般的兔肉,全给了李微漪。
我认为,狼身上有许多我们人身上没有的优点,他们团结一致,还很聪明。或许你们会问我,《小红帽》这个故事中就出现过狼,而里面的狼恶毒,阴险,这又怎么解释呢?我可以很明确的回答你,小红帽它只是人们编的一个故事,并不是真正发生过,而且,小红帽里的狼形容的是我们人,形容的是我们人的阴险,敲诈。
啊!狼,令人畏惧,又令人敬佩。最后,我希望大家看一看《重返狼群》这本书,或者看看视频,改变一下对狼的认识!
经老师的推荐,我揣着好奇,随着文字走进了《重返狼群》。
读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在真真切切感受到文字所告诉人们关于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以及草原和狼之间无尽传说的同时,也对这些作者在极力表达的关键词有了更深的感悟。
狼之生存———“出生一个半月的小狼格林惊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别说比狗,就是比一两岁小孩的智力都要强得多,它不断地试探着,学习着,分辨着,成长着……将他所认识的事物一一分类,把这些学习来的宝贵信息储存在脑海里。”
感悟生存:每一位家长都不能用担忧限制孩子的尝试,自身的体验比传授的经验更具意义。
狼之探索———“随着小狼格林渐渐长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俨然成了小恶霸兼破坏专家,他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花招和捣乱伎俩,跟在他后面给人赔礼道歉补偿损失成了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我生怕他再给别人添麻烦,从此以后把他的活动范围严格控制在了天台,再也不带他到楼下去了。”
感悟探索:曾几何时,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是否一如格林之执着?而那时的我们都做了什么?是否无情的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在书中,作者始终以狼妈自居,因为是她抚养了小狼格林,并且以一种独到的方式教育了格林。如果从她对格林的教育方式上看,是摒弃了我们早已习惯的约束阻挠和意志强加,而更多的采取了西方的教育理念,即崇尚自然规律和引导自由发挥。我想,如果能够将这些感悟和家庭教育相融合,也算不枉读一本好书。
一天我在小区外散步时正好看见了一家新开业的书店,于是我走进去看能不能买到我喜欢的书。我随意拿起一本比较厚的书翻了翻,前面是一幅幅狼和人的照片,后面是详细介绍人与狼共同生活成长的故事,我觉得很有趣就买了下来。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看,才发现这本书的名字叫《重返狼群》,看着这个标题我就很想把这本书一口气读完,直到一个月后……
“终于读完了。”我叹了口气,继续回想书中人与狼的种种……
这本书读完后令我非常感动,我以前一直认为狼与狗是一样的,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狼和狗的最大区别就是狼的自尊心是很强的狗则是很温顺,温顺到在主人面前可以放弃自尊去讨好主人。我从书中了解到在作者李微准备用铁链把她的狼“格林”栓住时它会发抗不让作者栓住,就算栓住了它就会趴在地上即使拖出血了也不会站起来。
后来作者把格林送回了捡回它的地方若尔盖草原,在那儿又发生了很多人与狼的故事……
在若尔盖草原的獒场里的事让我看獒的观点改变了,以前我把獒堪称一种凶恶、暴躁的杀人机器。但是看了这本书后我发现獒是一种理解人性、尊老爱幼的动物。
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一匹家养的狼居然成功放生了,并且还是融入了狼群。这些成功还是在作者李微琦的努力下才办到的,我就讲一下详细的内容吧!
不能让狼碰铁器,不然以后它就不怕枪和刀了,不能喂食(捕猎成长阶段)它就会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了。养狗容易养狼难,能养了并放归草原在历史上已经是奇迹了。
对于从小在山区农村长大的我,对狼这种动物再熟悉不过了。小时候村子里的羊啊猪啊,稍不留神就会被狼叼走。至今,狼将小羊咬死后血淋淋的画面仿佛还在眼前。所以对于狼,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是非常可恶的动物。
但最近读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让我陪你重返狼群》,刷新了我对狼的认识,重塑了狼在我心中的地位。
《让我陪你重返狼群》是一位80后的美女画家李徽漪的自述式纪实体小说,所有的故事,都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作者在若尔盖草原写生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只濒死的小狼。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作者毅然决定拯救小狼,并独自将小狼带回城市抚养。作为一个女孩,作者将全部的母爱,都给了小狼,完完全全地将小狼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抚养。随着小狼的一天天长大,小狼需要的已不再只是食物,还有精神上需求。作者的伟大就在这里,狼的本性是众所周知的,引狼入室的后果到底会怎样呢?
作者并没有想那么多,而是用她全部的爱来抚养小狼,并用她独特的方法来训练小狼。渐渐长大的小狼在城市无法呆下去时,作者毅然带着小狼去深山野林,去寻找小狼的狼亲,让其回归自然,回归狼群。专业的训兽师也未必能做到的,作者作为一个弱女子,她做到了,因为她是小狼的妈妈,风餐露宿,忍饥挨饿,甚至差点丢掉性命,她都倔强地坚持着。看着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所付出的努力,每一个读者都会由衷的敬佩她。
书中小狼对作者的依恋之情,也像极了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当作者病倒在床,小狼在窗前日夜守候着,用殷切的目光看着作者。还会从地下刨出自己的“私藏”给妈妈吃。在作者一次遇到三条凶猛的大藏狗追咬时,小狼挺身而出,拼死救母,不惜伤痕累累。在草原狼山上,大雪封路断粮断援时,小狼日夜狩猎,将难得的食物与作者分吃。而最让我热泪盈框的是作者在还狼自由,送狼回归狼群时,人与狼的依依惜别之情,看到小狼已回狼群,作者像呼唤自己的孩子一样,呼唤着小狼的名字时,小狼依然和作者相互回应着。原来狼会这么重情重义!如不是作者的真实经历,很难相信这是真实的故事。
作者能够救下小狼,抚养小狼,与作者拥有丰富的动物知识是分不开的。当小狼还未睁眼,吃一点点东西就吐出来时,作者能够想到用热毛巾刺激小狼的肛门,让其排便,从而真正救下小狼。如果平时没有足够的知识,即使当时如何着急,如何有爱,也是无法救下小狼的性命的。所以我们的孩子们,更要在平时多学习科学知识,为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小说中我们看到,狼确实是一种重情重义的动物,如果我们人类不破坏他们的生存环境,人与狼也是可以和谐相处的。
很厚的一本书,字体较大,适合青少年阅读。全书被一种温情的母爱所包围。读起来温馨感人,满满的爱,满满的正能量。
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还狼一片自由的天空,还自然界一片自由的天空,是当下我们肩负的责任。保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重返狼群》读后感
酸岁月
写给大家的
我曾经为了看这部电影半夜1点还在街上游荡,可是这对于上海这座不夜城来说,简直是小题大做了,你不知道凌晨的街头还有很多人,还有明晃晃的灯光在照射着孤独的行人。
我并不认为作者书写的有多好,只是叙事的话,我相信很多人如果真的亲身经历过这件事情,那么可能比作家写的更好。令我感动的是故事的本身。就像我在豆瓣评分的时候打了4分的极高分,简单来说,就是我只是为了这部记录片本身的含义而给出的分数,那么劣质的拍摄画面以及后期处理,任谁都觉得那根本不是一部电影,可是评分那么高的原因只可能是一种精神,一种令人动容的情怀。
我的朋友是被收养的,她不愿意提及自己的身世,因为她的养父养母如此得爱她,养父养母说,我们都不反对你找自己的亲身父母。她说,我不是不想找,当然也不是想找,亲身父母给了我生命,可是你们让我知道了生命的意义,顺其自然就好,难道只有亲身父母才可以做父母吗?
拿人类对比作者与小狼格林的感情,是没有很大的意义的,毕竟人与人,人与狼有很大的不同,可是作者确实是将小狼格林当做自己儿子般对待,格林也同样是将作者当做自己的母亲的。她们的感情极大意义的超出了某种意义上的亲情,应该更平等的讲是友情及亲情的升华。我们人类的天性里都带有自私,更别说是狼,狼这个动物,有时候确实比人重情重义。就像我的朋友,我们撇过一切不能生存等等的外界条件,为什么我的朋友不愿意找回自己的父母,很难说她的心里没有遗憾,父母为什么遗弃她。她不愿意回去。而作者为什么极力要送格林回家,而是,它太孤独了,它极力的需要伙伴。需要释放天性。
小说里,令我最感动的,最心痛是那几只藏獒,皇帝,森格,黑虎都是重要的,他们几乎是重要的主人公。尤其是决战时,格林被作者锁到笼子里,一直嘶吼时的心痛,那是狼丢弃伙伴时的绝望,那时候的格林不是孤独的,最起码这些藏獒陪着他,那时候,他是不是也想,跟他们在一起,做一只狗也是好的。可是伙伴都被卖走了,都离开他了,像红楼梦里,姐姐妹妹们,嫁人的嫁人,死的死,这个大观园还有什么待的,干脆一走了之,做个真正的狼吧。
我热爱作者的生活的那片草原,草原上的牧民也是有好的,有坏的,可是我们仍然向往着那片土地,那是我们想要逃离高科技的信号。生命无常,我们都想看看那没有被污染过蓝天,那层层白霜,那茫茫白雪,那是我向往的景色,可是景色优美,环境恶劣,像我,我可能只能活几天,可是那是狼的领地,狼的绒毛抵御着寒冷,他们为了生存而战斗,我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战斗,我们都只是简单的生存。
一条狼,一个人,在荒野里行走。竟然找到了小狼的家,他开心的,开心的寻找自己的兄弟,可是没有了,残垣断壁,物是人非,你的妈妈,你爸爸,你的哥哥,姐姐。都已经离开了,只剩下你孤零零的一条狼,我们相依为命罢。我们总是说畜生懂什么,他不懂什么,他懂养他的人没有吃的时候,他拼命捕猎,就是为了可以给他们店吃的,他懂亲热的蹭蹭他们,他懂他的藏獒朋友群战时,他要去帮忙的坚决,你以为他不懂的,他告诉你,我都懂。人类懂得感情,我也懂。
格林
做一只自由的狼吧。
看着格林离开的时候,读者的我没有作者更深沉的悲痛,我希冀着格林越来越勇猛,我希冀着盗猎者越走越远,我希冀着格林能够生下小格林。可是我同样担心,格林会被狼夹子把腿夹断,我甚至也害怕格林在偷吃羊的时候被牧羊人给打死。可是狼就是狼,他们怎么会为了一点吃食把最珍贵的自由丢掉呢。
愿世界和平,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人与自然和平相处,人与动物和平相处。愿我们不用为了任何东西而争吵,百年之后我们都是要回归故土的人,何必如此得剑拔弩张,何必带着戾气,就算没有天堂,我们至少坦坦荡荡的走完了我们可能还没有完结的一生。
一个想去流浪的汉族姑娘
《重返狼群》读后感1000字
——教育科学学院 15级 教育学 周启月
南卡阿爸说:草原有草原的法度,大灾一起只会越来越坏,你不明白。草原要变天了,变天了……
——题记
本书作者李微漪的经历是驯狼者中成功野化狼的第一例,姜戎亲切的称她为“中国第一狼女”,热心关注并帮助、指导她帮助格林回到狼群。然而与此同时姜戎也说:“这是她的荣誉,但也是她、中国生态环境、动物以及狼群的悲哀。”
作为此书忠实粉丝的我,很高兴看到格林长大了,并且被狼群接受,成功返回了狼群,找到相伴一生的伴侣;但与此同时让我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相继去世了,格林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了。
厚厚的两本书,详细的记录了格林和他的人类妈妈的点点滴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分的渲染,字里行间,满是朴实温馨的生活细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人与狼之间的信任与依赖。透过她的文字,向人们讲述一个个有关自由、生存、竞争、情谊、梦想、草原和狼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人类信仰的力量,和人类无止境的贪婪。
真真正正的藏族人啊,一代代在草场上放牧,几千年来,牧民和狼和睦相处,因为当地人知道,狼如果不是应为食物缺乏,是不会伤害他们的牲畜的。而且正因为有狼的存在,使草原上的生态达到平衡,才会有无边无际的草场供牲畜使用,保证了牲畜的健康(狼只会吃不健康的牲畜,在追逐中也保证了牲畜的健康)。狼也知道,人不是好惹的,所以除非被逼入绝路,他们不会对人、甚至他们的牲畜有伤害。这本来是一种很好的平衡,互相帮助、互不侵犯,但是人类的贪婪打破了原有的平静。
狼皮、狼牙、狼骨。
人们为了这些,不断捕杀,几千年来人与狼之间建立的信任就这样被盗猎者几年的捕杀毁于一旦。人,成了狼最大的仇人。他们捕杀狼群,剥狼皮,拔狼牙,拆狼骨,为了钱,他们甚至还拖回病死的牲畜给前来旅游的游客做肉干!
但草原上仍有善良的藏族牧民,他们甚至允许狼到自己的牧场里吃牲畜,帮助狼治病疗伤,帮助狼躲避陷阱。他们相信,狼,是牧场的守护神,不可以杀,更不容亵渎。
南卡阿爸说:内心的信仰是最好的秩序……
亦风说:动物园里的狼不叫活着,那只是没死而已……
亦风说:只要不死就有希望,没有什么比认命更可怕……
旺青甲说:有命的东西都有走到头的一天,他们只是回到土里了而已……
书中记录了太多的心酸与无奈,记录了太多充满血泪的故事。然而普通如我们,没办法在草原与盗猎者抗衡,但我们可以不去购买用狼制作的商品,还给自然一个向往自由的生灵。
我喜欢狼,喜欢他们的忠诚、机敏、睿智、团结。在草原上,藏族人称狼为邦克。邦克图腾,那是他们的守护神……
作者简介:
喜欢看书、做手工,喜欢玩解迷游戏。思维活跃、热爱思考,条理性强,拥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有责任心。
《重返狼群》读后感1300字
记得自己接触关于狼的书籍是从一本叫《热爱生命》的书里看到的,因为那时候年纪还小,仅仅知道狼是很聪明、适应力很强、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动物;在2008年读过《狼图腾》后越发得让我对狼痴迷,甚至多次造访动物园一观其貌,然而每次归来心里的负罪感愈发沉重。其实《重返狼群》
一、二部买来已久,但是预感到强烈悲剧的结局让我仅仅读到了扉页。
2018年7月的某天,鼓足勇气的我终于打开了那份久违的羁绊。《重返狼群》是一部由女性画家李微漪以母性的角度描写自己收养一只父母双亡的草原小狼"格林",并充当"狼妈"训练小狼生存能力,与小狼生活了9个月后成功将小狼放生并再次进入草原寻找小狼的真实故事。一部有着浓重"母子"情节巨著,阅读过程中能够真切感受到"格林"对狼妈的依赖,狼妈放生小狼对自己孩子的不舍、重入草原寻亲的那份急切以及最后小狼"格林"带着女儿渐渐远离的背影,深远悠长的狼嗷沉重的击打着现代文明给原生态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同时也是给人们敲响了破坏环境最后的警钟,如果人类在不节制自己对自然一味地破坏和索取,那警钟迟早成为丧钟。
在五千年农耕文明熏陶下的我们,常常把狼作为反面教材且带狼字的成语也多有贬义,如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而直面与狼做斗争的草原民族却在敬狼、学狼并从而成长,在形容狼的时候多会用到聪明、活泼和爱恨分明,甚至以狼作为自己民族图腾。中国历史上的外侵一多半来自草原,这难道不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冲撞吗?现在有些企业的愿望是打造一支像蒙古铁骑一样的狼性团队,然而他们真的懂狼吗?只会东施效颦。
狼妈与"格林"仅生活了9个月,但是当狼妈生病时,小狼竟把自己唯一存量的半只野兔给了狼妈,对于看客而言觉得半只野兔无关紧要,那一定是你没有养过大型犬,没见过护食的动物,更不了解食物对狼的意义。反观我们人类自诩高智商物种,每天都在上演着尔虞我诈,口是心非,背叛于出卖的戏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五千多年的进化后跌落到了谷底。
通读全书,最让我难忘的是李微漪问"老狼"姜戎,"四十年前的内蒙古草原真的那么美吗?真的有过那么多的狼群吗?"姜戎对李微漪说;"也许十年后,可能用不了那么久,()五年以后别人会问你同样的问题。"也许时代的变迁我们置身其中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麻木,对周身的环境变化感觉不那么明显但是回想儿时天是蓝的、水是清的、人是健康的,现在呢?据统计这个世界每天就会有75种物种灭绝,平均每小时就有三个物种被贴上死亡标签,而人类将会孤零零的成为最后一种。
现在的人,病了。大肆开发原生态环境来种植经济作物然后浪费比比皆是,大肆屠杀野生动物满足口腹之欲然后营养过剩住院求医,各类化学药剂以污染环境的代价研发药品治疗人们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以前的人类抵御着天灾,现在却增加了人祸。这样的恶性循环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惊醒沉迷利益的我们。作者李微漪不仅挽救的是一只小狼的命运,同时也是做着人类的救赎,草原的生活真实的记录了因为人的贪婪导致草原上几种动物家庭的生死离合,以及环境恶化造成的前所未有的几次大灾难。
李微漪说过,"我只是一个记录者,真正的作家是小狼,它要透过我的文字告诉人们有关自由、竞争、生存、梦想、尊严、情谊、草原和狼".
合上书的时候,是个算作晴天的下午,因为没有下雨也没有天阴但是看不到蓝天,雾霾任旧宣示着主权,窗外仍旧车水马龙。我不知道此时此刻的小狼格林还是否活着?是否逃得过盗猎者猎枪?渡狼滩的湿地还在不在?那匹失去幼崽的公狼还会不会依旧寻找着自己的孩子?那只被盗猎者炸聋的孤狼还会不会和鹰结伴而行?
文图/消保大队 李晓斌
《重返狼群》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本书中,人与狼的情感极具夸张色彩但这却是现代社会中最真实的“格林童话”它使我对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智慧,坚韧,团结,重情重义?? 由于人对狼的种种杀害导致一只仅出生了5天的小狼成了孤狼,出于对动物的热爱作者李微漪将他救活并带回了城市起名格林,在格林的成长时期中,作者一直保留着狼的野性。随着格林的长大,为了能让格林重返浪群,回归自然,李微漪毅然决定将格林带回他的出生地——若尔盖草原,并开始野化格林最终将它放回了草原。它是全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只经过人工饲养后又放回草原的生命——狼。 在作者病重时,格林在没填饱肚子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存粮给妈妈,这就是爱,格林像一个孝顺的孩子一样,学会了报恩,在平时,那个拼命护市抢食的狼,真正到自己亲人危难的时刻,毫不犹豫的忍饥挨饿把食物给妈妈吃。
“掌心与爪心相贴,读懂彼此的心”这句话是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因为这就是动物最真诚,最纯净的感情,只要你真心的对它们,那它们就会给予你住真挚的爱!
而在狼山上的那些日子,小小的格林完全性的颠覆了亦风对于狼的看法,他会把自己的藏食点毫不犹豫的变成“家”里的冰箱,人往里藏压缩饼干,狼往里藏辛苦得来的猎物,为的只是填饱一家人的肚子。正如大多数人而言,大家都认为狼是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但恰恰相反,只有懂他们的人才会明白他们那火热的内心。在书中那些珍贵的照片,一定会对狼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心得体会重返狼群读后感600字范文(5篇模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