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创新做强社会认可度高的亮点特色中打造品牌。将“民生检察”工作的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上,确定“立足职能,适当延伸,通过一定载体,优质高效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创新设立以“便民服务站、检察联络员工作站、检调对接工作站”为载体的“三站合一”检调对接模式,成为我院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特色。不断扩大提供法律服务的空间,开展“检察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活动,倾听建议呼声,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救济,为社会排忧解难。
3、在创新培育新的亮点特色中打造品牌。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创新“抓制度建设确保程序规范、抓职能延伸确保优质高效、抓跟踪监督确保公平正义”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促进刑事和解工作的淮阴模式,先后被省、市检察院和市委政法委转发。针对辖区内破坏生态环境资源比较严重的情况,在开展公诉引导类案侦查工作的同时,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做法被《检察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三、规范执法,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1、突出接受监督,提升内外部监督规范化水平。邀请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并就开展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按照代表的监督意见切实改进各项工作;做好人民监督员工作,自觉将“不捕、不诉、捕后撤案的自侦案件”纳入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中,确保监督富于实效。在内部监督上,坚持捕诉分离等制度,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实行自侦案件犯罪嫌疑人入所前由纪检监察人员和人民监督员谈话制度,了解侦查环节是否存在不文明执法、不规范办案的行为,以此促进规范执法、文明办案。
2、突出规范执法,提升办案规范化水平。在规范执法上,积极探索办案工作新机制,推行案件线索管理制度、大要案备案审查制度,不立案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规定,明确了办案人员和司法警察的职责,确保办案安全;办案笔录制作全面电子化,多媒体示证广泛运用,建立起办案数据库、信息库,实现了各部门和办案干警由要我规范到我要规范的转变。
3、突出过程控制,提升案件管理规范化水平。案件管理监督工作推出“五书同台”的管理模式,即以提请批捕书、批准逮捕意见书、提请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和判决书为线索,从程序与实体两个方面对所有案件进行扫描式督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办案中存在的程序上瑕疵。定期组织人员对在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执行《办案工作流程》情况,以及涉案赃款、赃物的扣押、保管、处理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坚持每月案件检查考评制度,以此强化办案人员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在2009年11月省检察院组织的涉案款物专项检查中,省院检查组认为,我院是所有被检查单位中涉案款物处理最彻底的一家。2009年6月,我院被市委政法委命名为全市政法系统“规范执法示范单位”。
4、突出制度建院,提升内部管理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性和优越性,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用有效的制度管人、管事、管案;用考评机制激励不断进取,竞争晋升、量化指标、全面考核,持续不断地启动干警的内在潜能的激励机制;用监督机制保证制度落实,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参与的“立体监督网络”,全面提升管理规范化水平。积极改善办公办案条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座9000多平方米集办案、技术、文化、体育、绿化于一体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检务保障得到彻底改善。
四、以人为本,加强检察队伍建设
1、以攀高比强、勇于争先为动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围绕争创“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的奋斗目标,全院上下通过一系列的争创活动,推出一批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办出一批叫得响的精品新案件,打造出一批有影响的新亮点,树立出一批敬业奉献的新典型;建立和完善了服务大局机制、队伍管理机制、业务运行机制、检务保障机制等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和方式,推动我院在和谐奋进、科学发展上攀高比强、勇于争先,基层院建设取得新的成就。2009年2月,我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表彰为第三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谱写了淮阴检察史的新篇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汇报区人民检察院2010年工作报告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