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外出务工青年较多的民营企业普遍建立团组织,在市区务工青年较集中的社区建立青年中心,提高外出务工青年的组织化程度。目前已建立民营企业团组织156个,社区青年中心10个,农村青年中心15个,发挥了较好的服务作用。
二是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慈爱之心”为主题,组织市区团员青年向法律援助中心捐款,用于援助权益受侵的贫困务工青年,据不完全统计,这次捐款行动共筹集资金28.3万元,保证了援助中心的正常工作。
三是给外出务工青年发放联系卡,设立148法律援助热线,重点围绕务工青年的工资发放、工作时间、劳动安全、伤残赔偿、困难帮扶等方面提供义务服务和维权保障。今年,我们共协调有关部门受理务工青年权益维护案件12起,受益务工青年达100多人,切实维护了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四是为外出务工家庭搞好志愿服务,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建档立卡,通过团队组织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状况,扶养交往关系等,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帮助,切实保证“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为外出务工青年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麦收时节,团市委成立了130支志愿助农服务队,为外出务工困难家庭帮收、帮种1000余人次。
以上是平顶山团市委在工岗快递转移就业方面的一些做法,半年多来,通过全市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进一步实施农村青年转移就业,更大范围地拓宽下岗失业青年的创业、就业渠道,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务工青年的知识技能、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收入、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等问题,有待我们去做大量的工作。结合半年来的工作实际,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1、要联动,不要单干。解决城市下岗失业青年就业和转移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是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主要任务,他们有一定的阵地优势,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更有国家专门的政策扶持。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现有的资源优势,由他们“专用”变为我们“共用”。上半年我们从三个层面切入,变共青团单干为全社会联动。一是紧追不放。多次与司法、劳动、人事、工商、财政等部门结合,了解政策,摸清实底,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半年共争取培训项目10个,培训3000多人。二是借鸡生蛋,我们依托电大、技校、农干校等社会资源,建立了29个培训基地,下半年继续扩大合作面,力争年底建成50个基地,并逐一挂牌,使其成为共青团开展培训、就业信息发布的场所。三是内部挖潜。动员青联、青企协、青年文明号及各类青年典型的力量,创造就业岗位,帮扶青年创业。4月份在十杰青年、新华机械厂厂长陈西平的倡议下,创建了12个创业见习基地,共安置下岗青工600多人上岗见习。社会联动有效地推进了工岗快递转移就业的全面实施。
2、要创新,不要等靠。活动初期,大部分团干感到无从下手,一没就业岗位,二没资金支持,三没成功经验,四是没培训师资,出现了等岗位、等资金、等政策的现象,工作一时曾搁置不前。活动领导小组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抓宣传、抓信息、抓培训、抓维权、抓服务的工作方法,聘请市委副书记做顾问,确立鲁山、叶县为青年劳务输出龙头带动县,建立青年外出务工见习基地,成立青年助农服务队,为148法律援助中心捐款,为外出务工青年家庭的“留守子女”给予生活、学习、心理上的帮助等项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使“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在全市迅速推进。
3、要务实,不要虚夸。工岗快递转移就业大量工作需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各级团组织容易停留在编简报、抄数据、发消息上,如何虚功实做至关重要。平顶山团市委制定了“书记包片、部室包点”的工作制度,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人人有责任、人人有目标;确立了自查和督察相结合的推进摸式,团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农村青年转移就业和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工作进行督察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团委写出自查报告,通过自查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每周对各部门推进情况进行分析,每月对县(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实行动态管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汇报实施“工岗快递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工作汇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