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
从“二五”计划开始,山西从苏联等东欧国家引进了一批建设项目,当时,对于迅速改变山西工业的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了60年代后期,又从罗马尼亚、芬兰、捷克、瑞士等国家引进了发电机组,但由于十年“文革”的破坏,造成了在国际间经济技术交流的中断。改革开放以来,山西致力于解决长期困扰的外资稀缺问题,不断加大对外资本的开放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政策,外商直接投资快速扩大,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
(一)总量不断扩大
1978—1991年,是山西利用外资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山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68万美元,外资在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限。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随着沿海省市开放步伐的明显加快,山西利用外资规模也不断扩大,从1992—1995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2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山西利用外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截止到2000年,5年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12.7亿美元,年均2.5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8.6%。2001—2004年,受新入WTO的影响,山西利用外资出现波动,进入调整阶段,2004年利用外资跌至1996年以来的最低,仅有9021万美元。从2005年开始,山西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开放和加大利用外资的政策举措,再次迎来了利用外资的快速增长期。2005—2007年,全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达到27516万美元、47199万美元和13428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0%、71.5%和184.5%,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时期。2008年全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02282万元,下降23.8%,预计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降幅度更大。
(二)方式日趋多样
从外商企业投资的项目数来看,到2008年末,全省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项目数累计已发展到2885个,其中,合资企业2090个,合作企业301个,外商独资企业493个,投资企业项目总数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2.5%、10.4%、17.1%。
(三)结构不断优化
2005年全省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合同引资863万美元,占0.8%;第二产业合同引资98203万美元,占89.1%;第三产业合同引资11142万美元,占10.1%。2006年和2007年第一产业分别占1.6%和1.3%,比2005年分别提高0.8和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分别占67.7%和56.5%,分别比2005年下降21.4和3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分别占30.7%和42.2%,分别比2005年提高20.6和32.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产业占7.1%,第三产业占53.3%,第二产业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
(四)投资取向逐步拓展
外商直接投资在由传统的以港澳台投资为主的基础上,逐步向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拓展。到2005年末,在山西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21个,其中,亚洲8个,欧洲5个,美洲4个,大洋洲3个,投资性公司1个。2007年,在山西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31个,其中,亚洲9个,欧洲8个,美洲7个。从投资额来看,2007年亚洲投资140666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9倍;欧洲投资5888万美元,比2005年下降13.7%;北美洲投资49243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1.6倍。2005年投资排在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是:英属维尔京群岛13205万美元,香港4268万美元,美国3023万美元,德国894万美元,日本621万美元。2007年投资排在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79495.7万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32634.6万美元,萨摩亚2089.8万美元,中国(合资企业再投资下同)1599.5万美元,新加坡1572.4万美元。2008年投资排在前5位的国家和地区是:英属维尔京群岛34130万美元,韩国24524万美元,香港22353万美元,中国11574万美元,开曼群岛3910万美元。预计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山西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将在2008年22个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
(五)对外经济合作长足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对外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7年全省对外直接投资3194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8.8倍,在全国排第21位。2008年全省对外直接投资2754万美元,在全国排第25位。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业务“十五”期间共完成营业额6.65亿美元,年均增长41.5%。2006年至2008年分别完成营业额2.9亿美元、3.3亿和5.3美元,分别增长42.8%、16.8%、64.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工作汇报山西省对外经济贸易成绩汇报范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