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个人观后感优质范文【一】
3月12日晚,国家体育馆,北京冬残奥会冰球三四名决赛在这里落下帷幕。第一次征战冬残奥会的中国残奥冰球队顶住压力,以4:0的比分战胜上届冬残奥冰球比赛季军韩国队,以铜牌的成绩为自己首次冬残奥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7年才正式完成组队的中国冬残奥冰球队,用不到五年时间从最低级别比赛打起,一步一个脚印,如今终于站到了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这是全队日复一日拼搏的结果。就如队长崔玉涛所说:“只有拼来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通往梦想的路即使遍布荆棘,我也不能选择逃避”。
争得铜牌创历史
在三四名决赛前一晚,中国队在半决赛大比分输给了美国队。很多球迷担心这场失利会让队员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显然,这样的担忧是多虑的。中国队的队员们通过与卫冕冠军的较量认清了差距,更坚定了信心。
面对上届季军韩国队,中国队整场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干净利落地以4:0的比分胜出,首次亮相冬残奥会便收获铜牌,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残奥冰球队的风采与实力。
作为开展残疾人冰球运动较早的国家,韩国队实力不弱,在中国队还在征战国际最低级别比赛的时候,韩国队已经是冬残奥冰球比赛的季军获得者。三四名争夺战面对这样一支传统强队,中国队完全放开手脚。开局仅4分钟,青岛小伙汪之栋便在两位队友协助下攻入一球,1:0!
第二局开始不到1分钟,绰号“小旋风”的申翼风单刀破门,比分扩大至2:0。随后,中国队在有队员被罚,以少打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场面优势。第三局,中国队继续进攻,在比赛末段再入两球,以4:0的比分完胜对手,拿到了本届冬残奥冰球比赛的铜牌。
虽是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中国残奥冰球队却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与拼劲,成为冬残奥历史上第三支闯入四强的亚洲球队,并且拿到了铜牌的好成绩。
赛前目标圆满完成
整个北京冬残奥会冰球比赛,中国残奥冰球队取得了5胜1负的骄人战绩,圆满完成赛前定下的“小组出线,力争奖牌”的目标。在13日中午进行的金牌争夺战中,美国队轻松战胜加拿大实现了冬残奥四连冠。夺得季军的中国队随后与冠亚军球队一起来到场地中央参加颁奖仪式,看着五星红旗高高升起,不少队员的眼中已经噙着泪水。
回首中国残奥冰球队在本届冬残奥会上的表现,第一场比赛他们就以7:0的比分大胜斯洛伐克,随后又以5:2和6:0连胜捷克、意大利队,以三战全胜战绩小组头名出线。四强席位争夺战,中国队再度和捷克交手,队员们顶住了压力,再次以4:3的比分过关晋级到半决赛。
虽然在半决赛遗憾大比分不敌美国队,但中国残奥冰球在三四名比赛中大胜韩国,拿到季军。第一次参加冬残奥会就站上了领奖台,对于中国队来说,这个成绩足够出色,也创造了历史。
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个人观后感优质范文【二】
“我会拼尽全力,努力站上最高领奖台为国争光。”1月16日,到达张家口崇礼万龙滑雪场后,将出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景县籍高山滑雪运动员张梦秋,第一时间给景县的母亲高立敏打来电话,平和的声音中透露着自信。
“她永远是我们的骄傲。”谈起身残志坚的女儿,高立敏满脸自豪。
今年刚刚20岁的张梦秋,有着6年运动员职业生涯。14岁时,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导致身体具有一定运动功能障碍的她,成为了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队的一名运动员,专攻高山滑雪项目。因为身体原因,她的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略慢一些。教练讲解的动作要领,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对于张梦秋来说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但她不服输,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下,刻苦训练,反复琢磨技术动作,最终熟练掌握了各项技巧,取得骄人的成绩。2017-2018雪季,张梦秋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并入选了国家集训队。从2019年开始,她在新西兰南半球杯、残奥高山滑雪世界杯等国际大赛中斩获6枚金牌,2021年更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和亚残运会高山滑雪项目的三冠王。
在母亲眼里,梦秋是一个开朗、坚强,勇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一路走来也有着很多的不容易。梦秋曾说:“我的梦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6年来,张梦秋绝大部分时间呆在寒冷的训练场,一遍遍做好教练要求的动作,一个个完成好安排的计划。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也给梦秋带来身体上的伤病,但她仍专心训练,毫不放松。多年以来取得的各种优异成绩,都离不开她的努力与坚持。
“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但想到她能为国争光,我也特别理解。”高立敏透露,2021年,梦秋仅仅回到老家景县7天,其它时间便全心备战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每周训练6天,每天坚持在雪道上滑行6个小时,想家时只能打电话回来。每次打电话,面对母亲“注意休息”的叮嘱,她也总是语调轻松地叫大家放心,从未抱怨过训练辛苦或有压力。
“一直以来,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梦秋,也很关注她的历次比赛进程。”高立敏表示,梦秋在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比赛当天,全家人将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关注她的比赛,为她加油鼓劲,自己也会提前准备好女儿最喜欢吃的美食,等她赛完回家团聚。
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个人观后感优质范文【三】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近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平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平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平,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个人观后感优质范文【四】
“冰墩墩”掀起的热潮还在持续,“雪容融”紧接着登场——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延续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带给世界的温暖和感动,并让这场盛会的意义远超体育范畴。放下国别与种族的隔阂,突破战火与纷争的阴影,“一起向未来”的呼声将全球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呼唤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世界。
3月4日是中国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在民间有“龙抬头”的说法。一个月前,北京冬奥会在“立春”中给了人们初春萌芽的蓬勃希望和生命之力,“龙抬头”则寓意着万物齐发的盎然生机和五彩斑斓。在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的同时也让观众享受了一场场超级视觉盛宴;已经拉开序幕的冬残奥会则为残疾人运动员向世界展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提供了舞台,而他们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带给全球观众的激励和感动也必将余韵悠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冬残奥中国队创造历史个人观后感优质范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