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12-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红旗渠》话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个叫继红的修筑工人在修筑过程中牺牲了,杨贵书记去给继红娘赔罪,可是继红娘却对杨贵说:“你是汲县人,来俺林县修渠为了谁?”对儿子的死,她说“继红是为谁死的?他是为他娘掀开锅盖能熬汤,打开缸盖有水吃,他死得值啊!”这个事例足以说明红旗渠能够修筑成功确实是林县上上下下众志成城、埋头苦干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说过:“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面对浩大的工程、苛刻的自然条件,林县县委号召、团结带领几十万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各种困难,最终创造了人间奇迹。

  三是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红旗渠在面临多重困难时能够修筑成功,依靠的就是全县上下这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红旗渠工程总投资7154.7万元,国家拨款仅占14.3%,林县人民群众自筹占85.7%。为节省资金,民工口粮,群众自筹;修渠工具,群众自带;施工器材,群众自己造;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杠子折了当钎把,钎把断了当锤把,锤把短了烧火做饭。30万干部群众矢志不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十年如一日,用甚为简陋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在太行山腰上修建了一条人工天河,筑成了一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丰碑。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有人会说,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我们还要艰苦奋斗么?答案当然肯定的,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群众生活条件差;从小的来说,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此来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五】

  12月4日下午3点30分,《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x首映典礼在x横店院线巨幕影城(藏游坛城店)举行。该电影时长94分钟,讲述了石天林老人为了追忆参与修建红旗渠的难忘岁月,决定带孙子骑行重走红旗渠的故事。

  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由x帝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著名演员白志迪等主演。电影中,祖孙二人重走红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荣与传承,用一个寻找的故事,回溯历史和先烈,在有趣的故事中寓教于乐,教导年轻人继承先辈的遗志,弘扬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位于xx林州市,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称之为“人工天河”。

  林州籍x企业家、本部电影x推荐人王爱军告诉记者,《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是首部表现最美奋斗者——红旗渠建设者的电影,该电影将于12月6日在全国公映。“希望届时有更多朋友前来观看这部电影,真正了解红旗渠,感悟红旗渠精神。那么何为红旗渠精神呢?那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观众高应云说:“影片非常震撼,主题曲的基调和歌词也令人感动。前阵子我还去了现场,红旗渠还在发挥着作用。这部影片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财富,希望年轻人多去看看这部电影,传承好、传播好红旗渠精神。”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六】

  7月24日,内科系统党总支党员在魏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x林州市参观了红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每个党员都被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红旗渠”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中,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见证。“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内山多水少,居民苦极,土薄石厚,凿井无泉。每逢干旱,居民悬釜待水,有取水十余里外者。老弱妇幼抱瓮提罐,远道取水,人畜疲极。林县的史册中记录着漫长的岁月因干旱缺水而留给人们的灾难与贫穷。旧中国的林县人民面对干旱缺水的生存压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县人民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历时数年,在太行山中用鲜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号称中国水长城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壮志撼山岳,胆略泣鬼神!天造山,人造渠,人工天河红旗渠。

  林县人民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两省的崇山峻岭,利用有限的生产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这一伟大壮举,要何等的勇气和胆识,真正体现了共产党心系百姓,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福利。带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同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一群最朴实的人,用最简单的工具创造出了世界奇迹。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们,打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心灵倍受触动、情操倍受陶冶、斗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们将发扬红旗渠精神,踏实工作,用信念和实干精神投入到争先创优活动中,为医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七】

  在交通运输工程学上,老师讲到红旗渠,说是国际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一次听说红旗渠,好奇心促使我上网搜集了一下她的相关资料,然后还看了一下《红旗渠》这部纪录片,对红旗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修建时间:1960年2月——1969年7月,历时十余年。

  位置:x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A)——x省林州市(B),以浊漳河水为源,在A设坝截流,经过太行山将漳河水引入B。

  工程量数字化化: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x与x连接起来。

  人生活需要水,种田也需要水,林州市是很缺水的,正是出于老百姓生存的根本需要,林州市的广大百姓有了引漳河水到林州的念头。纪录片的一开始,男的女的,推着独轮车的,拿着锥子的扛着铁锹的,像一只即将上前线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奔赴山区。以我的年龄没有见过这种光景,看着这种场面一开始觉得很假,修一个沟渠至于这么兴奋,这么大作文章吗?接着,继续往下看纪录片。七十年代拍的纪录片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观看的过程中你就会体会到。不过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挺深:挖红旗渠青年洞的场景,在技术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56天就将长桥建好了,壮汉们用绳子空悬在悬崖上试探松动的石头,小学生们放学回家还去背几块石头,最后在红旗渠通水的日子男女老少乐开了怀。可以想象,在修红旗渠的岁月了,年轻的壮汉抡大锤的声音在山谷间此起彼伏;后方自己造炸药的也是干的热火朝天;体力差的就留守给大家做饭送水。十多年了,红旗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终于完工了。全体上下为了修通红旗渠,拧成一股绳,这股绳真是结实啊。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3)在线全文阅读。

电视剧红旗渠观后感精品例文(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fanwen/12713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