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学生学习新时代北斗精神心得感悟通用8篇【八】
“北斗天团” 夜空中最亮的星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古有北斗七星,识方向、定季节、辨时辰,今有北斗卫星,覆盖广、定位精、导航准。中国北斗服务世界、造福人类,这是“北斗天团”为我们照亮的浩瀚星空。
26年、9495天、8.2亿秒,“北斗天团”坚持不懈、奉献青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斗一号系统,1994年立项、2000年建立、2003年完善;北斗二号系统,2004年启动、2012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三号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弱到强,在这背后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默默付出。迄今为止,“北斗天团”共计30万余人,带领团队完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的孙家栋院士,反对参考GPS、力主“另起炉灶”的许其凤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主持完成中国国家大地控制网及相应坐标系统的杨元喜,研究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北斗女神”徐颖……他们数年如一日、青丝变“暮雪”,持之以恒、以身许国,满腔热血、忘我工作,勇攀高峰、圆梦星辰。
数字信号、芯片、原子钟,“北斗天团”自主创新、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1995年,针对信号“快捕精跟”问题,王飞雪、雍少为、欧钢三位20多岁小伙子,拿出“全数字化”方案,依靠仅有的4万元经费、不到10平方米的仓库、借来的仪器设备,经过三年煎熬,完成模拟实验,突破核心技术,完成“双星”定位的北斗一号系统。无独有偶,北斗二号面对信号干扰,攻克导航卫星总体技术、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多项关键技术,北斗三号则实现了器部件一体化体系,使北斗装上“中国芯”,首创“三种轨道”混合星座工程建设。中国仅用20年时间就突破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成果,每一项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都是研究人员在攻克“娄山关”、撕开“腊口子”,他们心怀远方、风雨兼程,摸石过河、循序渐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开拓进取、锐意创新。
服务可用性优于99%,“北斗天团”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败。北斗三号卫星,工作时间可以达到10到12年;实际测评全球定点导航精度2~3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每天时钟误差小于0.5纳秒,累计600万年误差1秒。各项指标都比最初公布的目标数据更优化,与其他国家的导航系统相比也排在前列。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更多“北斗+”正加速向我们走来。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航天人员高标准、严要求,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极致,成为“专、精、尖”的行家里手,越是遇到阻力,越是发挥本领,越是面对挑战,越是认真钻研,实现“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逐步转变。
“北斗天团”就犹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他们“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学生学习新时代北斗精神心得感悟通用多篇精选(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