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场馆学习下的学科整合要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多种课程教学资源,来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拓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寻找场馆资源、网络资源、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和学校资源 以其丰富我们的课程,让孩子们走出学校,走进博物馆、教育基地,他们在社会大课堂的资源中汲取营养。我校的农业展览馆农业工具的演变一课收录在东城区e网通精品课中。这是我们在减负增效过程中的进行的尝试。
3、课外活动的充实
x市政府投巨资引入社会力量把学生课外的时间利用起来,继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政府为学生课外活动埋单,这样的举措在全国并不多见,可以更好地促进减负措施的实施,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体现。
课外活动是满足与激发学生个性需求、挖掘学生潜能、深化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学校仁和文化理念引导下,把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与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满足学生各方面发展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分别开设了跆拳道、小小书法家、诵读、剪纸、建模等小组,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与学校课本完全不同的知识领域,每周一、三、四的下午3点35到4点40,全校学生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加到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中来。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创造与体验,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中享受着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所带来的喜悦。孩子们在探索和创造中绽放出生命的的灵性、自信的光彩。
(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1、科研课题的常态化
学校参与了成长规律、随班就读、友善用脑等课题研究,同时正在独立承担东城区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并且在校内开展场馆学习模式的探究。这使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审视我们的减负,审视我们的教育,用科学的研究态度改变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
例如:在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的伊始,恰恰是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孩子们思维不开阔,心里有想法但苦于表达不清,不自信等现象困扰着老师和学生。这些真问题的出现触动着我们的授课教师,症结是什么?哪些因素困扰孩子们的准确表达?表达不畅会导致学生心理的哪些变化等等。于是我们开始调研真问题,在教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将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凝聚在一起,共同研究、交流、学习、探讨,分别制定本年级本学科学生应达到的表达水平,依据课标、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我们将思考与问题带进课堂进行实践,有意识地进行尝试与改变,使学生敢说、会说。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强调设计读一读、说一说的环节,学校还为孩子课堂积极参与进行全学科的表彰,为孩子们大胆表达提供了平台,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增强了教学的效果,实现着实践减负。
2、校本教研的主题化。
为了全面了解教师们对教研活动的意见建议,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对以往的教研活动进行广泛的讨论,听取大家对校本教研活动的感受与想法,聚焦问题。通过整理老师们对教研活动的反馈,总结出以下几条不足:第一,教研活动主题过于宽泛,缺乏聚焦;第二,教研活动虽然很多,提出很多策略方法,但缺乏改进行为;第三,教研活动往往正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缺乏解决一类问题的策略;第四,教研活动经常就事论事,在事的层面说的多,在研的层面说的少,研的不够充分全面深刻,缺乏对于关键事件多方位、深入地分析。
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个体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组织管理方面的因素,同时也与老师们分散在各年级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通过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充分发挥教师个体与群体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例研究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是因为它既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和实施,是一个知行统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反思过程。在这个实践反思的过程中,老师的专业素养在团队的协助下得到丰富,专业水平在不断反思实践中得到提升。
3、课堂实践的真实化。
课堂是教师自我价值的体现,更是学生绽放生命活力的舞台。学校开展仁和杯教学大赛,我们把课堂比赛看作课题研究的展示,看作教师落实新课标的思考,我们把课堂比赛当做学习交流的过程,每位参与学习交流的老师将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这三届比赛中,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增效减负工作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我们看到了老师对仁和办学理念的感悟,我们找到了减负增效的课堂路径,同时也让我们感到老师对新课程的落实与思考。正是真实的课堂,带给我们真实的问题,才会发自内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
第一,增强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第二,每节课预留5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以学习后测、课堂实练、答疑、个别辅导为内容,第三,课堂教学要求微笑鼓励多一点;发展智力,培养表达能力的要求具体一点;让学生施展才能的面广一点;给学生安排时间灵活一点。
通过教师真实的课堂,让老师们更多的交流、碰撞,用教师最好的状态面对学生,最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校教师在最近三届东兴杯中连获佳绩,东兴杯一等奖两人次,二等奖四人次,三等奖5人次。
我们将继续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基本理念,力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追求,从学生的学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发展去研究学生,应对减负增效的时代命题。我们将用弗赖登塔尔的话请不要对学生正在做的事情横加干涉!您唯一所能做的事情就是观察,在一旁认真的观察和倾听!时刻提醒自己要学会等待学生,要给学生成长的空间,关注学生的素养,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开展学校减负工作总结精选(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