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强化地震避险场所建设
地震避险场所的建设是地震救援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将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拓展校园,操场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
六、继续在全体师生中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惨痛教训就是逃生意识的全面缺乏,尤其是学生,成为受地震伤害最大的群体之一,因此加强学生抗震避险意识,开展应急逃生演练是学校的长期任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与常规性的逃生
演习,以增强师生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七、继续抓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做好教育宣传。
一是搞好常规的宣传工作,印制地震知识、宣传图片;要利用宣传栏,手抄报、心的体会与其他宣传载体常年不定期地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二是红领巾广播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介绍防震减灾知识。
三是校领导小组要利用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要抓好安全工作,抓好危旧住房的改造工作,对老师的住房,学生教师、厕所等破旧建筑等要加快改建进度。
总之,要通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在全校师生中长期树立灾害意识,人人掌握基本的逃生与自救方法,一旦灾害发生,要使人的生命损伤降低到最小限度。
焉耆县第一小学
2013年1月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工 作 计 划
晨兴中学 2007年10月28日
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关于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工作的通知》精神为指导,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为目标,坚持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师生防震减灾知识和能力。以创建 “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我校防震减灾科技教育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从小养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增强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建目标
我校在市地震局、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力争成为鸡西市首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三、创建要点
1、硬件建设
①校内场所:学校的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场所设在多媒体教室,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场所在大会议室,一楼设科普橱窗栏。 ② 校外基地:将市地震局定为我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规范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
③ 实物资料:在防震减灾科普活动室配备科普展板,学校图书室辟有专栏科普图书、光盘等。
2、软件建设。
① 编制震时师生避震、紧急疏散预案。在地震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师生避震、紧急疏散实地演练。
②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专题教育。将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初
一、初二环境教育课内容之中,作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案、学期有考核。在地理学科当中也要加强防震减灾教育的渗透。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后,开设二个学时的地震科普知识讲座。
③ 建立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课外兴趣小组,配备科普展板、图书、光盘,设立防震减灾专栏。通过室内讲座、观看录象、知识竞赛、校内演习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有特色,课外活动有实效。
④ 举办大型活动。利用重大纪念日如“3.1”《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十月国际减灾日等在校内举办大型活动,进行宣传展览。将活动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扩大社会影响的重要举措。
⑤ 制作特色网页。在学校网页上制作特色科普宣传网页,拓展防震减灾教育的时间和空间。
四、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杨长鸣 朱艳秋 副组长:王毅 刘万林 孙仁成
成员:韩桂芹 张玉珠 邹继梅 张英杰
五、活动安排:
2007年11月1日—9日:学习文件、宣传动员、制订创建工作计划、落实人员。
2007年11月12日---12月30日:全面开展活动。 2008年1月:活动总结,材料整理,迎接验收。
晨兴中学
2007年10月28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范文(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