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深圳已经成为创新人才高地。据统计,深圳人才资源总量约400万人,累计“海归”5万人,全职院士12人,“千人计划”人才10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2人,广东省南粤百杰人才7人。2014年新引进“孔雀计划”团队14个,累计59个。
为加快推进“深港创新圈”建设,深圳发挥两地政府创新合作协调机制。目前,香港在深设立各类科研机构43家,累计研发项目超过400个,注册企业16家。同时,为扩展国际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深圳积极建立与“欧盟地平线2020研发计划”、“国际基因组计划”等国际知名计划的国际性大科学、大技术和大工程的合作关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累计引进了34个国家和地区的56家境外科技机构入驻,与国外104家技术转移机构建立联系,引进技术253项。
为推进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深圳出台了《关于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设立技术服务专项资金,成立科技服务业协会,逐步形成了涵盖研发设计、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投孵化、知识产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目前,深圳科技服务业总产出超过800亿元,增速超过25%,已成为国家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中国创新驿站”首批试点地区,科技部批复在深圳成立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已正式挂牌成立。
可以想象,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科技创新的“深圳模式”,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无尽的动力。
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实现了在国际和中国城市体系中准确定位深圳的发展目标。 35年来,深圳的发展目标在定位上发生过多次转换,现代化、国际化多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城市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之中。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城市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现阶段尚未列入党代会报告所确立的总体目标。现代化、国际化有相应的标准,但现代化是一个比较性概念,国际化又受多重因素制约,且两者都较为宽泛。尽管创新型城市在国际上也不少,但更切合深圳的实际和特点。将创新型城市作为深圳的发展目标接地气、接世界、接未来。因此,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者的关系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突破口、落脚点。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会促进深圳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实际上,深圳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如果说,一流城市的发展会经历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三个阶段,深圳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要素驱动阶段,即特别依赖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的阶段。深圳也正在走过效率驱动阶段,即伴随着工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依赖发展,资本密集型大企业占据优势的阶段。深圳正在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服务部门进一步扩张,在稳健的基础需求和效率驱动基础之上,创业与创新要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阶段确立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可以与创新驱动形成良好的互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我们从创新驱动战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层面思考的较多,主要聚焦在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以及创新生态体系等实施层面的工作,但还不足以支撑创新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完整的创新循环。这个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具有创新本能的创新型企业;创新型的政府;新兴的创意阶层;人力的多样性与各类人才的发展机会;全社会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的公共环境,主要表现为多元、健康的社会和自然环境。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创业与创新的紧密关联,其中关键是保持城市的创业活动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为此需要不断完善我们的创业基础条件,包括为新创及发展中企业提供资金支援;制定促进创业的有关税务、法规条例、相关申请奖励措施的政府政策;制定支持新成立或成长中企业的政府计划,加强针对新创公司的教育培训;建立可引导新商业机会的研究计划,以及有利于小型、新创或成长型公司的研究和开发系统;提高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的享用权;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提高有形基础设施的享用权;鼓励促进创业的文化和社会规范等。 5月12日至14日,人民网、人民日报内参部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同组织策划的“经济活力看广东-创新驱动——人民网强国论坛基层调研行”先后走进佛山、深圳,探寻两地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所在。
三天时间,调研组先后探访了两地七家企业、两个创新孵化基地,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还举办了两场与创新创业者对话的沙龙活动。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聊,我们对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些判断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GDP同比增长7.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GDP总量17272.24亿元,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深圳和佛山两市GDP增速水平超过广东省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企业研发成创新主体
与经济增速成正比的,是对研发的投入。2015年,深圳市GDP同比增长8.9%,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4.05%。
在深圳,90%以上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研发资金来源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4个90%足以说明我们很好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虎说。
对此,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十分认同。他提出:“发明、发现不是创新,实现产业化生产,到达市场,才是创新。谁能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企业。政府一定要支持、依靠、推动企业去创新。”
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相匹配的,是金融创新。张虎副市长介绍,近年来,深圳市加快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出台促进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若干规定。目前,深圳拥有4.6万家VC和PE机构,注册资本超过2.7万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境内外的上市企业321家,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企业连续9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火热的资本在深圳很容易就能找到一拍即合的项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对此点赞。他说:创新、创业、创投形成 “铁三角”,实现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
创新创业人才是“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范文大全2021年县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汇报范文模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