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的会员到五四运动时曾发展到七、八十人。会员资格要求是相当严的,学问品德不好和没有远大志向的人不能加人。会员大多数是第一师范最优秀的学生,此外还有长沙一些小学校的进步教员,也还有楚怡学校、修业中学、周南女校的教员,如向警予、蔡畅等。她们都是新民学会早期就加入的会员。
学会大概每周或半个月开一次会,研究学术上或当前国事问题,报告学习和工作的计划,也相互批评提意见。会议大多由毛主席主持,并作会议讨论的结论。
毛主席并不为这个组织而满足,觉得还远不够作一番事业,他时刻想向外发展,向教育界以外,向省外、国外发展。他常讲要到外面去作研究,要求世界的新学问。所以后来有了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他就积极提倡并主持这件事。新民学会的会员好大一部分于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一年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一部分到南洋群岛从事华侨教育事业。
由于会员不是常相聚一起的,在外地的会员便规定了每月通信的办法。一九一九年蔡和森、张昆弟、罗学瓒等同志去法国,一九二○年我和李恩安、周敦祥、肖道五等去南洋以后,会员们互相间的通信和提出商讨的问题,毛主席常印发给大家研究,前后出过三本会员通信集,都是由毛主席亲自主编的。
七、步行千里作农村调查
毛主席非常关心农民生活。他出生于农村,在农村中长大,他了解农民,热爱农民。到一师以后,他虽忙于课程学习,仍未忘怀农村生活,久想去农村作一次详细考察。
一九一六年七月,学校放暑假了。同学们都纷纷离校回乡,去探亲访友。可是毛主席既不回家,也不休息,而决定作一次“游学式”的长途步行,去实地调查各地的农村社会,借此接触更多的农民、工人,深入了解农民、工人的生活疾苦。学校一放假,他就邀了一位姓肖的同学,进行这个宏伟的计划。可是他们没有钱,旅途生活所需,就采用“游学”的方法去解决。所谓“游学”,是旧社会一些穷途潦倒的知识分子,找不到生活出路,就背着包袱到各地去给人写字、送对联,换取红包①[在旧社会的农村,文化落后,有些穷苦知识分子就采取游学的方式,到各地去代人写字、写信、写对联等,以维持生活。主人把报酬用红纸包起来,送给他们,叫做红包。]来过日子。不过毛主席他们的“游学”是旧形式,新内容,不是为自己糊口,而是为单命作调查研究。
他们从学校出发时,什么也不带,只各拿一把雨伞,背上一个小小包袱,里面装些笔墨纸张和换洗衣服;装束也很特别,身穿粗布短衫,脚着草鞋,象一个农民,不象一个城市的学生。
他们一走进农村,就感到分外的熟悉和亲切。他们每到一地,就同农民住在一起,帮他们写信、算帐,同他们拉家常、谈疾苦,启发他们的阶级感情,教导他们组织团结,注意同恶霸地主作斗争,争取自身早日获得解放。他们从长沙去宁乡、过益阳,经安化到沅江,绕道平江回来。步行千余里,费时两个月,带着五县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五县农村丰富的社会知识回到学校。毛主席对我们说:我做了一个暑假的“游学”先生。起初我们还不相信,以为他是开玩笑的。后来他拿出几本厚厚的日记,里面详细记载着各县农村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情况,大家争相借阅他的日记。他还整理过几篇通讯,在《湖南通俗报》上发表。毛主席这样披荆斩棘为革命,跋山涉水为人民,不知有多少农民的心中留下了他的亲切的声音,埋下了后来农民革命的种子。
八、一身都是胆
当南北对立、军阀混战的年代,长沙地当冲要,成为拉锯战场。第一师范曾数次驻兵,遭受蹂躏。尤其是毫无纪律的北军,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人民恨之入骨。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统治湖南的北洋军阀头目傅良佐被桂系军阀谭浩明赶跑了。当傅军已逃、谭军未到之际,”长沙城里成了一个没有军队只有少量警察维持秩序的空城。这时有一支北洋军阀的殿后部队第十一师王汝贤部下一个混成旅(旅长是商某),由湘潭、株洲一带溃败而来,到达长沙的郊区猴子石附近地区时,因为不知长沙城内的虚实,不敢继续前进,徘徊不定,停留在那里。这时毛主席正率领我们全校学生志愿军警卫学校。忽然得到这一消息,他就立即决定率领我校志愿军去包围他们,不能让这群如狼似虎、残害人民的败兵逃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团知识毛泽东同志在五四青年运动时期(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