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人生是一个长跑,每一段路上都应该总结以前的失败教训,努力地向前奔跑。研究生入学前近四个月的实习让我意识到,我在人文方面的素养太过欠缺,课外知识了解的太少,社会更需要综合型人才。我校老校长杨叔子院士一直在强调,科学求真,人文求善。人文教育培养人性、灵性,人文文化决定着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强弱、社会的进退、人格的高低、涵养的深浅、思维的智愚和事业的成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会落后,一打就垮,受人宰割;而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会异化,不打自垮,受人奴役。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人文教育之根本。人文贯穿于科学始终,为科学导向,为科 学提供能量,为科学开辟原创性源头(右脑)。同时科学也贯穿于人文始终,为人文奠基,为人文铺路,为人文提供正确的保证。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疾的人文,没有人文的科学也是残疾的科学。所以,入学以后,我就多看书,多看文学方面的书,尽量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我也没有忘了把这一宝贵经验与学生们分享。专业是基础,这一点我一直坚信不疑,研究生阶段我一直没有放弃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院的学术年会上,我的论文获得了环境学院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报告人”。共2页,当前第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