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一认识,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深入调研。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意见》精神,领会其精神实质,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育目标,不断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针对本校德育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真实掌握当前学校德育的现状,牢固确立德育为首的观念,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广泛宣传,形成合力。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新闻媒体等渠道向家长、社会广泛宣传《意见》精神,积极引导,使社会和家庭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努力净化社会教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3.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学校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校要按《意见》精神要求,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结合本校实际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落实思想道德教育的各项任务,建立符合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的德育自评体系,把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并抓出成效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二、突出重点,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为核心,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纪念日、中华传统节日等,组织有针对性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发掘内涵,创新活动载体,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求实创新的精神。每年九月,是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我校都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富有学校个性特色的民族精神主题教育。
5.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学校要结合国情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奋斗,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引导中小学生把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对祖国的爱、对党的信念牢 牢扎根在心中。
6.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宣传并贯彻执行教育部新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职业学校要重点进行爱岗敬业、诚信立人、精益求精、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注重体验,变他律为自律,使学生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培育良好的道德修养,增强其守法、守规、守纪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7.提高科学和人文素养。建立青少年科技活动组织,配备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制订学校科技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经费。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要积极引导每位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教师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重视教师心理疏导,努力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施方案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