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步成效
1、优化了村级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扩大了组织选拔干部的视野,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生力量。据统计,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平均年龄25.4岁,充实到农村基层后,全市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了村级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大学生任“村官”,对一些平时安于当“太平官”的村干部带来了较大触动,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激发了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接受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自觉性也明显增强,仅2005年全市就有140多名村干部参加了党校大专班的学习。
2、规范了村级组织行为,提升了办事质量。大学生到村工作后,充分发挥自身文字基础较好、现代化办公和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优势,通过建章立制、完善乡规民约、制度上墙等,促进了村级工作制度化。通过加强法制宣传、规范文书记录、建立标准化档案室等,促进了村级组织行为规范化。通过实施电子政务、推进自动化办公、电脑化管理等,促进了村级办公现代化,使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跟上了时代步伐。据统计,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都配备了电脑,其中40%的村还为到村工作大学生配备了专用电脑,村级组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3、拓宽了农村经济发展渠道,进一步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迫切需要新的观念、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大学生到村工作,不仅改善了农村人才缺乏的现状,而且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用武之地”,有效地盘活了人才资源,带动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横河镇大山村的俞城德,利用自己计算机应用专业特长,建立了“戚家山”网站,把大山村茶叶、杨梅、笋等特色农产品“卖到了网上”,解决了山区农民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如范市镇杨高村的蔡飞运,充分发挥自己农业生产与管理的专业特长,积极引进“8424”嫁接西瓜,使每亩比原品种增收2000多元,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好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验材料“一村一大学生”工程大学生进村工作经验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