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为陕西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陕西工业大体上经历了3个完整的增长周期,每8——10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呈现出低点不断抬高趋势。1981——1990年是第一个周期,平均增长10%左右,低点出现在1981年为-3.8%;1990——2000年是第二个周期,平均增长13%左右,低点出现在1990年为2.2%;2000——2008年是第三个周期,平均增长17%左右,低点出现在2000年为9.4%。2009年以后,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我省工业结构将会进一步得到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将会进入一个新时期。
二是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发展迅猛,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
在陕西工业发展中,增长最快的是煤炭、有色、石化行业,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在70%以上,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在85%以上。进入21世纪,随着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三个转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需求和价格双重拉动下,我省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资源产业加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多种经济成分得到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30年来,陕西工业所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善,呈现出国有、股份制、民营、外资共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互相促进的可喜局面。1978年几乎是国有工业一统天下,国有企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90%以上,到2008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下降到60%左右。与此同时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外商独资或合资等经济形式得到较快发展。
四是逐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三大经济区。
经过60年的发展,关中地区依托技术优势,主要发展航空航天、汽车、石油机械、数控机床、矿山机械设备等产业,形成了关中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陕北地区主要依托资源优势,以石油和煤炭为主的能源化工业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能源重化工基地;陕南地区主要以有色金属、中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为主,形成了现代材料和绿色食品基地。省委、省政府确定“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战略以来,三大经济区呈现出优势支柱产业增势迅猛,带动区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是“十一五”以来,陕西新兴产业快速起步,正在健康有序地发展。
近年来,在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太阳能光伏、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风电设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启动迅速、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在建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310亿元,按照规划到2015年,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陕西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不断扩大,在西部地区优势也不明显。建国60年的实践证明,陕西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强则经济强、社会稳。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2008年省政府确立了“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即“两大两化”战略。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今年上半年,省政府制定了12个产业振兴规划和21个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把当前保增长与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布局。这一系列的部署充分说明,陕西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关键是有效落实、稳步推进。实现工业强省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走具有陕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我们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第一,发展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三大优势产业。目前这三大产业的总产值占全省工业的80%以上,影响很大。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规模,将其打造成在全国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具有领先水平的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要做到“三个一体化”。一是产业发展一体化,就是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二是城乡统筹一体化,就是要把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与带动县域经济腾飞、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就是要强化政府和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运用先进技术开发资源,实现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交流材料陕西省工业发展交流材料范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