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退出资源型低端产业。按照规范整合、改造提升、逐步退出的思路,科学组织,稳步推进,抓好煤矿及非煤矿山调整规划落实。到2011年,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有机结合,有序开采,全区基本退出资源型低端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实施山内山外替代产业项目,大力培育山区生态产业,初步形成生态特色经济。
(二)着力推进“城乡联动”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规划先行、辐射带动、梯度推进的建设思路,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城建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07国道××至六里桥段、长周路、白杨路等公路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启动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实施城区集中供热改造、天然气管网向中心城镇延伸、用电紧张地区电力增容改造等工程,基本解决能源的供需矛盾。加快××新城建设。突出××组团行政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的主导功能,抓好××老城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快高教园区等功能区建设,实现东西两区协调发展。突出××组团的产业研发中心、传统商业居住中心的主导功能,促进产业聚集,建成××工业化新区。以八个中心城镇为重点,形成合理的区域城镇分工,推进城镇体系建设。提高新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规划和土地监管,依法、有序开展城市建设。加强人口控制管理,保持人口合理增长。加大城市执法力度,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整治城市顽疾,改善整体形象,争创全国卫生区。完成重点位置、重点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景观建设,努力塑造现代化新城形象。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年建设60个以上功能完备村、区域性新村群和山区特色村,全部行政村五年内都要上台阶。突出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硬件环境,健全医疗、文体配套设施,大力推广新型能源。着力实施水务循环工程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配套工程,到2011年,全区群众全部喝上放心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健全新农村建设保障机制。公共财政分配进一步向农村倾斜,积极争取市级资金和社会力量财物支持,巩固多元化投资格局。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实行村级账目和资金“双代管”。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完成试点,稳步推开。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落实城市、平原、浅山区和深山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完善城镇绿化美化体系,加快实施矿山修复、小流域治理、生态林建设工程,促进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提升首都西南生态屏障功能。完善城乡污染源监控体系,严格落实控制大气污染的各项措施,促使全区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启动1.7万户、4.5万人的山区生态搬迁和转居工作。
(三)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加快构建以人为本、覆盖城乡、分布合理、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就业引导扶持政策,进一步健全与市区的就业协作机制。完成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切实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各类就业招聘活动,到2011年,实现5万农民转移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健全社会保险资金的筹措机制和监督制度,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到2011年,全区城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50%以上。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健全各项救助制度,增强综合解困效应。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切实解决好老幼孤残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
加快教育和科技事业发展。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和均衡化建设。着力优化结构,调整布局,壮大学前教育,做强基础教育,搞活职成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构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格局。建立市、区、乡相互衔接的师资交流培训制度,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协调稳步提高。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好科技项目,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政府报告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