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体系,是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的技术保障。一是继续加强水产品市场抽检工作,实施“放心鱼”工程,建立市场检测网络。特别是对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对水产品生产销售实行全程控制,在大型批发市场、超市建立产品快速检测点,对上市产品实施抽检;二是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在新闻媒体公布检测结果,引导生产和消费。
(五)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工作
1、规范水产品交易场所,制定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单、产品销售准入证挂牌公示制度。
2、积极探索在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实行持卡上市工作。对于不合格水产品建立退出制度和通报制度,对于经营户进行场内公示,建立起完善的产品追溯机制。
(六)建立水产品安全预警监测机制。
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由相关部门定期发布相关信息,介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关知识。逐步建立和完善水产品污染物监测预警系统,根据不同时期的检测结果,利用报纸、电视和食品安全网站等新闻媒体,由市质监局牵头定期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公布不同时期的检测重点和检测结果,建立安全水产品的预警机制。
(七) 进一步完善海环监测网络和预警与预报机制
建立和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全面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工作。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同时采用共建或自建方式,尽快建立和完善由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环境监测总站、沿海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沿海重点县(区、市)海洋环境监测站构成的本地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增加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形成分工协作、效能统一的全市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开展海洋环境监测监视工作。
(八)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中心影响
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品质量检测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网络体系,加强与国家、海区、省有关业余单位的沟通,建立与上级机构的定期联系制度。定期派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中心指导,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同时,积极向上级单位推介、宣传中心,扩大中心影响,争取上级单位财政支持,参与上级单位项目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谋求中心更大的发展空间。
(九)加强能力建设,扩大服务范围
中心应根据南通海洋与渔业发展的形势,积极将监测指标扩项,全面提高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和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向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渔业污染事故调查鉴定丙级资质。以便更好为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服务。
这次苏州之行,中心全体人员普遍感到: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受益匪浅。看苏州,比自己,我们深感差距大、震动大、压力大。中心员工纷纷表示一定要分析我市与苏州的差距,认真学习借鉴苏州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结合实际、理清思路,把握重点、真抓实干,推动我市水产品质量检测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考察报告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