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乡财政实力。壮大县乡财政实力,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应紧紧抓住国家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把农业做精的总要求,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认真落实各项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辟新财源、壮大县乡财力的主渠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用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新的体制和新的经营机制推动乡村企业的发展,实现乡村企业的二次创业。
(二)完善政策,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第一,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一是国家和省财政应加大对粮食主产区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对减征、免征的农业税收资金,省以上财政应全额给予补助。二是提高转移支付基数。对于各县减少的增量财力给予适当补助;对动态指标如五保户数量的核定等应该进行动态管理;要充分考虑物价等方面因素,对村干部工资和办公经费、学校取暖费等定期进行调整,动态地提高补助额度。三是扩大转移支付覆盖面。对未纳入省核定的支出项目,又是乡村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支出,应纳入转移支付范畴。同时,转移支付应考虑乡镇一级政权运行成本,确保乡镇政府正常开展工作。四是对各县(市)区由于工作原因漏报的,属于转移支付范围内的,应据实给予追加。第二,调整和理顺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规范的县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制度,调整和完善税收返还政策,加大返还补助的力度,充分调动地方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第三,继续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加快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程,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三)一事一议政策应区别对待、灵活掌握。一是筹资筹劳应采取并年集中使用的办法。用这种积少成多的办法可以办成一两件大事。二是对于跨村、跨乡的大型工程,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以政府引导为主,由受益范围内的单位与个人共同出资、统一兴办。三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强制出工的措施。对必须兴建的急、难、险工程,对广大群众呼声高的公益事业,不进行“一事一议”,由乡村提议,县级以上政府审批后进行,避免因个别小利益集团反对而影响全局工作。四是放宽“一事一议”的上限控制。一项公益事业,如果绝大多数村民同意,愿意多出工、多出钱,就应该进行。
同时,部分县(市)区还建议每年保留几个义务工。
(四)采取综合配套措施,破解乡村债务链。总的原则是:摸清底数,分清责任,区别情况,分类处理,逐步化解。一是严格审核、公布债务情况,通过审计、划转、抵偿债权等方式挤干“水分”。二是降息止息。严格执行各项金融政策,把各种不合理的利息降下来,同时把乡村欠款利息停下来,按照先本后息的顺序进行偿还。三是债务重组。清理三角债,实行债权与债务挂钩,消除乡村作为中间方的债权债务责任,实行以物抵债,用乡村所属集体资产和实用意义不大的物资产权抵偿,减轻债务,减少资产管理费用。四是通过个案解决、群众认可的方式,实事求是地“减” 或“免”那些确实应该免除的“历欠”(主要是特困户、死绝户),依法坚决清收能交未交的“历欠”款,整治个别农户无理拖欠合法税费的问题。五是拍卖资产。对乡村集体所属资产和资源进行拍卖,所得收入用于还债。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使农村基层组织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良性、高效地运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考察报告关于对税费改革县乡财政、村集体经济和农村工作情况的调查(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