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城市规模,它当然不能仅由经济潜能决定,地质条件、水资源条件、气侯条件等也可能成为决定因素,但后者又是微观经济主体不了解也不甚关心的。所以,一些有经济潜质的城市不宜规模太大,这个宏观远见只能由政府承担。但规模筹划应当出自全国性的把握,出自多方专家论证,并且注重科技变量,例如计算水资源约束,要考虑到科技节水潜力,否则我国北方和西北很难找到适于扩展的城市。再就是多用优惠、鼓励手段实行规模调控;例如可以开列鼓励扩展城市的名单。
总之,城市化是马克思所阐明的人类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城市首先是经济社会活动载体,不必都是行政建置中枢;经济实力和潜能是人口聚居的理由而不是条件;繁荣的小城镇是城市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大城市在城市结构中比重上升是规律现象。当前,消除制度障碍,规制政府行为,提供政策环境,加快吸纳农民进城就业并成为常住人口,发挥城市的社会稳定器、经济加速器功能,是我国应选择的城市化道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我们要什么样的城市化经济(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