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财权事权分离,权利义务失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县级财政收支状况之所以举步维艰,其制度根源在于当前对县级的财政体制和管理方式与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受”财政自利”观念影响,一方面财权逐级上收,财力向上集中;另一方面事权及责任不断下移,改革赋予的责任与义务最终都落到县级财政头上。政府间的事权及支出划分没有随财权的划分进行相应的调整。一是部分中央事务由县级财力安排。如属于基本国策的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以***为例,至2006年底,义务教育支出平均占到区总支出30.1%,占可用财力的32.7%以上,且年年呈刚性增长之势,仅此一项耗去地方近三分之一的财力。二是中央安排给地方的支出项目,要求县级配套的项目过多、过杂、过滥,与实际情况脱节,使县级财政难以统筹安排,进一步加剧了县级财政的困难。三是市县(区)征管体制与事权不对等,社会事业发展资源缺乏统一规划,整合、利用不足。以***为例,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本应由市区共同参与的社会事务如城区治安、老城区改造、城区防洪安全、城区子女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农民进城务工培训、城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管理、城区居民九年义务教育、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等绝大部分均由***承担。而按照市区税收征管体制,与房地产交易相关的税收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等区级未征收管理,其征管权和利益在市政府。但与此同时,***需每年对市按理论算账上划城建税,其中区直、城区四街及少数乡镇上划比例高达100%。在区级税源本就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对包括烟草企业所得税、城区范围内的契税、耕地占用税等在内的一些区域主要税种***却不具备征收管理权限。市区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还集中表现在一些政策的出台制订和实际操作上,如投资主体、纳税对象与征收机关的确定划分缺乏依据、尺度不一,“同城不同税赋”、“同城不同酬”等现象长期存在。造成财权制约事权、事权脱离财权,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不合理分配格局。
六、措施及对策建议
1、规范预算体制,细化预算编制,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规范预算体制的关键是在人大与政府之间、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以及财政部门内部之间合理配置预算职能,从法律上形成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分离的预算管理和制衡机制。一是应加快政府预算法、税收征管法、转移支付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从法律的高度对政府预算的性质、管理体制、部门与机构间的职能等进行科学界定,构建民主理财的管理体制,把预算分配决定权和调整权真正赋予人民代表大会。二是要完善复式预算体系,提升政府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建立政府经常性预算、国有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债务收支预算,在划清资金性质和明确资金分类的基础上,加强人大对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基金、专项资金和政府性债务的监督;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将部门的职责加以量化,将各部门预算收支数额、资金支付方式和到位时间在年初的部门预算中清晰反映。预算一经确定,确保其严肃性,不得任意追加和变更,不打赤字预算,并加大依法执行预算的力度。三是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政府公共账户体系,实现预算与执行、决算的有效衔接。通过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深入实施、财政总预算会计及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的合理调整,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政府收支情况的公共账户体系,着重解决预算、执行、决算之间管理脱节、信息不畅的问题,切实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四是以项目预算评价为起点,逐步建立区级财政运行评价体系,对财政收支全过程进行总体绩效评价,以期用尽可能少的征管耗费,筹集更多的财政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财政支出,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
2、拓宽增收渠道,完善调控手段,夯实地方可用财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近五年我区的财政收支基本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