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入方面
一是收入规模连年攀升。1993年建区时,***财政收入仅为3746万元(含农业四税1200万元)。1998年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到2005年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达到建区时的5.6倍,年均递增15.6%。从近五年的情况看,2006年,全区财政收入达到27165万元,比2002年的15535万元增加11630万元,增长74.9%,年均净增2907万元,年均递增15%。
二是收入质量逐年提高。2006年全区完成工商税收19117 万元,占总收入27165万元的70.4%;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2541 万元,占总收入的46.2%。五年来,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9%。财政收入中列收列支、外调、空转大幅压缩,占财政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9.3%下降到2006年的1.9%以内。
三是收入结构不断改善。区直收入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55.3%提高到2006年的75.2%,在全区财政收入中发挥着带动和支撑作用。工商税收的四分之三以上来源于区直。
四是收入秩序日趋规范。切实推行依率计征、查帐征收、应收尽收、无收禁收,建立健全了“自行申报、微机管理、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模式,征缴秩序明显好转,税务部门执法权威性逐年增强。2006年全区工商税收自行申报率达90%,其中区直达95%以上。
(二)支出方面
一是支出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全区财政支出22850万元,2006年财政支出达到45819万元,比2002年增长100.5%,年均净增5742万元,年均递增19%,较好地满足了社会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大局。
二是支出结构逐年优化。(1)工资性支出大幅增长,兑现标准逐年提升。2006年支出额为29052万元,比2002年增长66.4%,年均递增13.6%。自2006年起,实现了区直财政全额供养单位在职人员基本工资及国家和省人事部门出台的津补贴全额兑现、离退休人员基本工资及国家、省、市出台的津补贴全额兑现、乡镇基本工资及国家出台的津补贴全额兑现。并确保了区乡工资按月同步拨付。公用经费按年初区人大、区政府通过的实施方案按月进行拨付。(2)社会保障支出逐年增加。2006年,财政专项用于干部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企业改革、职工解困和提高三条保障线水平的支出,仅区直就达 7094万元,比2002年增长6.1倍。(3)其它支出比重逐年下降。特别是动用财政资金修建”楼堂管所”等非生产性支出、参观考察等消费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 3.9%下降到2006年的1.1%。
三是支出效益明显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财政支出的优先次序,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大力压缩不合理支出,把节约的资金投向有效益的财源建设,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随着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项目入驻条件日趋优越,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截止2006年底,已有1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形成了20亿元以上的生产能力,已入园企业2006年实现税收6000万元以上,占全区税收收入的30.8%。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财政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依然很大。突出表现在:
1、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滞缓。近五年来,***财政收入每年净增2900万元以上,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全区财政收入规模的不断扩大(2005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2006年国税部门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全区税收收入完成19509万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1.8%)。与此同时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逐年增加,2005年首次突破1亿元,2006年全区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但是,与收入的连年大幅增长不相适应的是,全区财政实际可供分配的财力与其他县(市)相比差距却逐年加大。2006年,全区共完成工商税收19117万元,而其提供的地方可用财力仅为6880万元。从国税部门来看,全区招商引进发展工业经济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国税增收上,2004年国税比上年增收1000万元,2005年增收2200万元,2006年增收2500万元,但国税部门提供的一般预算收入还不到全区一般预算收入总量的20%。从地税部门来看,近年来地税收入的增长主要依赖路网、电网、基建重点工程等“机遇性”税源,约占地税总收入的13%以上,收入增长缺乏常规性、稳定性的税源支撑。此外,近年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均主要集中在地税部门。种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地方可用财力在收入大幅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相对滞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近五年我区的财政收支基本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