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账户管理有待进一步强化。财政部门账户管理存在开户多、重复账户、开户银行多等问题,资金分散、核算方法不统一,没有形成统一的决算报告制度,不利于日常监管和资金调度管理,需要进一步清理归并和压缩,实现统一管理。
(四)预算执行随意性大,“分灶”现象突出。财政对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对同一个预算单位既下达授权支付额度,也实拨资金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预算执行随意性较大,既破坏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制度的严肃性,也给财政资金的安全管理带来隐患。
(五)国库部门机构职能整合不够。我县国库股和预算股尚未完全分设,共有人员5人,虽然人员分工明确,但仍存在职能交叉,因人少事多,未能完全按照财政部要求完成国库和国库支付中心机构职能整合,离上级部门通过国库管理机构和国库收付执行机构之间的职能和业务流程整合,建立起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财政资金支付
“流水线”还有很大差距。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或衔接工作没有实现。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县会计核算中心只退出了部份预算单位,没有实现转轨或衔接工作。
(六)县乡银行网点的设置与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经济比较落后,银行企业改革后收缩网点,全县五个乡镇除盘溪镇有农业银行的网点外,其他乡镇仅有农村信用社,未设有金库,县级也只设有人行、农行、建设、信用社,银行系统不能完全满足国库集中收付、公务卡等财政改革的需要,并存在在非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情况。
三、采取的措施办法
(一)夯实基础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制衡机制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财政部门按照《预算法》、《会计法》、《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细化并合理安排岗位分工,严格资金审核、拨付程序,加强印鉴、票据使用管理,强化会计核算,完成对账制度,努力营造科学规范、监督制衡、管理有序的财政资金内部管理工作环境。特别是在面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调整时,更要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及时清理银行开户情况,确保财政资金万无一失。结合检查和整改情况,认真梳理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加以规范,确保关键环节和风险点不出问题。
(二)进一步清理、归并和压缩过多的银行账户。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过多,资金摆放分散,是资金安全管理的一大隐患。结合这次检查工作,进一步清理、归并和大幅度压缩过多的银行账户,建立银行账户登记制度,随时掌握银行账户开设情况。同时,要慎选代理银行,明确财政与代理银行的职责,防范财政资金管理外部风险,确保财政资金运行安全、高效。
(三)抓深化改革,努力创新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2006年以来,我县开始启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县级全供给的预算单位全面实施财政授权支付、直接支付,建立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财政运行机制,已开设零余额账户114个,财政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资金占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我县要继续巩固扩大“零余额”账户改革成果,促进结余资金管理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二是完善县乡财政管理,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通过制定新一轮的县乡财政管理制度,积极推行科学规范和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政府财权与事权,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规范乡镇财政收支。三是推进和扩大部门预算改革,构建预算管理、支出管理、财政监督机制。四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公务卡制度有效解决了当前财政授权支付下现金支付有可能失去监督的问题,对于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付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建设“阳光财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县从2008年开始在十个单位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试点,2009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力争年底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改革工作。五是抓紧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转轨工作。我县的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转轨和衔接正逐步、有序推进,但部分单位仍没有转轨。按照我县财政工作计划,要逐步将纳入会计核算中心核算的单位退出,最终取消会计核算中心。六是做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实施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财政局科学发展观党风廉政建设调研报告(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