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载体,全员上阵,凝心聚力。
要继续以“五个一”、“五有”为依托,不断丰富并创新文化宣贯的活动载体。一是一以贯之建造传播载体。从视觉、听觉、图文、用品标识等向户外传媒、持续宣传发展;从内刊、内网、内部丛书等向外部发行、外网宣传发展;从想起来提及、若隐若现向无时不刻内化于心、满园文化发展。与此同时,更多地讲究文化理念传播的应时性、连续性与实效性,务求达到全体员工基本认知的一致性,让仁文化入木三分,深藏心底,“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二是要精心策划搭建践行载体。员工实践企业文化理念靠的是有效载体作支撑,服务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建设与丰裕企业母文化的子工程。建设好服务品牌,载体在市场,主体是一线。因此,我们创新香樟服务“百镇千店”工程,开展创建零投诉区域活动,在内部推行首问负责制、过失问责制、离岗告示制、限时办结制等提升机关服务效能的举措。此外我们通过开展“一对一”帮扶,建立内部员工特困救助基金等载体传递仁爱的文化;通过定期开展跟班劳动,外出学习月、交心谈话制度,开办局长热线、局长(经理)信箱、领导接待日等载体,践行“严爱相济,仁礼同行”的管理理念。多种践行载体的搭建,就是信守“说到就要做到”的诺言,也是仁文化所倡导的人生经营之道。三是不失时机地丰实活动载体。活动不代表文化,但文化依靠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起到了在员工中“传播+践行”的功效,如一年一次全员大比武、迎新大聚会、团拜会、“五一”书画笔会、两年一次的文艺巡演、仁文化艺术节、员工运动会,还有不间断的义务劳动、党团活动、各类谈心会、演讲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不仅是文化宣贯的需要,更是强化团队意识、提升队伍素质的一次次历练,今后不仅要发扬,而且要在优雅的项目设计,巧妙的文化结合和活动品位的提升等方面做出新的努力,让池烟的活动个个出彩,让池烟的仁文化经久不息的熠熠发光。
4、创新平台,登高望远,助推发力。
提升品位。正如前面提到的理念诠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由于仁文化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儒派的一些消极思想甚至是糟粕的必须从仁文化依附中剥离与清除出局,应列出清单,连同原本一并传播,让员工知晓,学会扬弃。充分发挥仁文化研究会的作用,发动员工亲历感悟,向社会有识人士与贤达征集研究和政论文章,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厘清理念、透彻理念,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提升并完善新形势下仁文化的品格定位,以不断赋予其新时期的全新内涵。
催生精英。池烟文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要通过各种途径搭建平台,催生出池烟一个个本土的文化精英,以登高望远,去主导文化的大发展,引领池烟文化走进繁荣,要通过多途打造,以期涌现一批研究型、学者型、践行标杆型、文化标兵型等多维文化代言人。如不定期举办岗位练兵、文化论坛、仁文化辩论会,征文赛诗会,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与此同时,对于少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员工,开展“一对一”帮促(隐形)活动,营造“抓两头,带中间”的帮促文化氛围。
延伸社会。座谈中,社会专家建议,池烟文化的触角应有步骤的向社会延伸,不仅让社会共享,而且让池烟文化融入社会,扩大影响,相得益彰。鉴于此,我们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积极而审慎把仁文化宣贯推向社会,延伸社会。首先是进入员工家庭,通过书籍及文化用品发放,巡回演出以及部分文体(文化)活动吸纳,已有尝试;其次延伸社区,通过社企共建、文艺联袂、活动联姻等文艺不断深入;最后是逐步走向社会,如公益性活动的文化传播,大型活动的冠名主(协)办,在大型广场、公园独辟仁文化墙、专用长廊、置展板、竖幻灯屏幕以及建设香樟园等,不仅促进池烟仁文化在员工中落地,而且在社会局部中生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调研报告烟草局书记局长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