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工(中级工)理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化学计量点是指标准滴定溶液与被测组分刚好完全反应时滴定反应所处的状态。
2.标准物质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确定了的特性值,用以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定值的物质或材料。
3.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好,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的,结果准确度就好。
4.国标规定,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在常温(15~25℃)下使用期一般不得超过两个月,否则,必须重新标定其浓度。
5.两位分析者同时测定某一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称取试样均为3.5g,分别报告结果如下:甲:0.042%,0.041%;乙:0.04099%,0.04201%。甲的报告是合理的。
6.将7.632501修约为四位有效数字的结果是7.633。
7.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含量,已知试样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1>V 2,则混合碱的组成为Na2CO3 + NaOH。
8.EDTA滴定某金属离子有一允许的最高酸度(pH),溶液的pH再增大就不能准确滴定该金属离子了。
9.金属指示剂In,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MIn,当[MIn]与[In]的比值为2时对应的pM与金属指示剂In的理论变色点pMt相等。
10.配好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后煮沸约10min,其作用主要是除去CO2和杀死微生物,促进Na2S2O3标准滴定溶液趋于稳定。
11.在法扬司法中,为了使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通常加入适量的糊精或淀粉使沉淀处于胶体状态。
12.在亚硝酸钠滴定法中,加KBr的作用是加速反应。
13.在沉淀的形成过程中,如定向速度远大于聚集速度,则易形成晶形沉淀。 14.当透射比是10%时,则吸光度A =-1。
15.单色器是一种能从复合光中分出一种所需波长的单色光的光学装置。 16.在中国药典中,通用的测定方法收载在凡例部分。
17.滴定分析中,若怀疑试剂失效,可通过空白试验进行验证。
18.工作曲线法要求待测物的浓度应在工作曲线线性范围内,最好在工作曲线中部。
19.氢灯和氘灯作为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主要用于紫外光区。 20.按照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分光光度计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21.药典所指的“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一。 22.某化合物在乙醇中λ起该吸收的跃迁为n → π*。
23.药典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或无溶剂)计算”是指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进行试验。
24.在3~10次的分析测定中,离群值的取舍常用4d法检验。
25.古蔡法检查药物中的砷盐,方法中所用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吸收硫化氢。 二、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内容一般分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2.准确度表示分析结果与 接近程度。
3. 试验是指以蒸馏水代替样品溶液,用 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分析,把所得结果作为 从样品的分析结果中减去。
4.标定是用 准确地确定滴定液浓度的操作过程。 5.PH=11.54是 位有效数字;5.3587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是 6.药物中的杂质来源 、 。
7.我国法定的药品质量标准有 、 。 8.阿司匹林在生产中,由于乙酰化不完全或贮藏中水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9.药物酸碱度的检查方法有 、 和 。
10.试验时会产生有害的气体和蒸汽等应该在 内进行操作。 三、单选题
1.下列情况给分析结果带来偶然误差的是( )。
A、称量时天平室气温的变化 B、砝码的标示值与实际质量的差异
max=287nm,其在二氧六环中
λmax=295nm。则引
C、滴定管的示值与实际体积的差异 D、移液管的示值与实际体积的差异 2.药典规定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 )。
A、.±0.1% B、.±1% C、.±5% D、.±10% 3.在一分析天平上称取一份试样,可能引起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0002 g,如要求称量的相对误差小于或等于0.1%,则称取的试样质量应该是( )。 A、大于或等于0.2g B、大于0.2g C、大于0.4g D、小于0.2g 4.在中国药典中,通用的测定方法收载在( )。
A、目录部分 B、凡例部分 C、正文部分 D、附录部分 E、索引部分
5.取某白色药片加水煮沸后生成某种有机酸,再加入三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示紫堇色;另取本药片加碳酸钠煮沸水解生成某种有机酸盐,冷却后加入过量稀硫酸,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药片应为( )。
A、阿司匹林 B、对乙酰氨基酚 C、安乃近 D、布落芬 6.对高锰酸钾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接法可测定还原性物质 B、可在盐酸介质中进行滴定 C、标准滴定溶液用标定法制备 D、在硫酸介质中进行滴定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福尔哈德法能测定的离子有Cl-、Br-、I-、SCN- 、Ag+ B、摩尔法能测定Cl-、I-、Ag+
C、福尔哈德法只能测定的离子有Cl-、Br-、I-、SCN-
D、沉淀滴定中吸附指示剂的选择,要求沉淀胶体微粒对指示剂的吸附能力应略大于对待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8.某药品在酸性溶液中与亚硝酸钠试液作用,生成乳白色的N-亚硝基化合物沉淀;另外此药品能在醋酸溶液中,与硫氰酸铵反应,析出硫氰酸盐的白色结晶;经洗涤、干燥,其熔点约为131℃。则该药品应为( )。
A、盐酸丁卡因 B、盐酸普鲁卡因 C、盐酸布比卡因 D、苯佐卡因 9.药物中杂质的限量是指( )。
A、杂质的合适含量 B、杂质的最低量 C、杂质检查量 D、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10.某有色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用2cm吸收池测得其吸光度为0.750,若改用0.5cm和3cm吸收池,则吸光度各为( )。
A、0.188和1.125 B、0.108和1.105 C、0.088和1.025 D、0.180和1.120 11.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称为( )。
A、重复性 B、再现性 C、准确性 D、精密性 12.用KMnO4比色法测定低含量的Mn,其方法误差约为2%。若用称量误差为±0.002g的天平称取MnSO4配制浓度为0.2mg·mL-1的MnSO4标准溶液,应选用的容量瓶为( )mL。
A、500 B、100 C、50 D、1000 13.药物的鉴别是( )。
A、确证未知药物 B、判断药物的纯度 C、判断药物的均一性 D、判断药物的有效性 E、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
14.对药典中所用名词(例:试药,计量单位,溶解度,贮藏,温度等)作出解释的属药典哪一部分的内容( )。
A、附录 B、凡例 C、制剂通则 D、正文 E、 一般试验 15.7230型分光光度计的检测器是( )。
A、光电池 B、光电管 C、光电倍增管 D、数字显示器 16.指出下述操作中错误的是( )。
A、测定时先用待测液置换比色皿 B、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 C、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D、待测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 17.测定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不属于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某物时未冷却至室温就进行称量 B、滴定前用待测定的溶液淋洗锥形瓶 C、标定EDTA所用金属锌不纯 D、用移液管移取溶液前未用该溶液洗涤移液管 18.检查某药物中的砷盐:取标准砷溶液2.0mL(每1mL相当于1 μg的As),砷盐限量为0.0001%,应取供试品的量为( )。
A、0.02g B、2.0g C、0.020g D、1.0g E、0.10g 19.中国药典规定,称取“2.0g”系指( )。
A、称取重量可为1.5~2.5g B、称取重量可为1.95~2.05g C、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D、称取重量可为1.9995~2.0005g 20.原料药含量百分数如未规定上限,系指不超过( )。
A、101.0% B、100.1% C、 100.0% D、100% E、110.0% 21.有关滴定管的使用,错误的是( )
A.使用前应洗干净,并验漏 B. 滴定前应保证尖嘴部分无气泡 C. 要求较高,要进行体积校正
D. 为保证标准溶液浓度不变,使用前可加热烘干
22.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机会较多,而且在人体内又易积蓄中毒的重金属杂质是( )。
A 银 B 铅 C 汞 D 铜
23.中国药典 (2005年版)规定称取药物约0.1g时,应称取药的重量为( )
A 0.15g B 0.095g C 0.095~0.15 D 0.09~0.11 24.能与茚三酮试液反应生成蓝色到蓝-紫色的化合物是:( )
A.氨基酸类 B.多糖类 C.生物碱类 D.甾体类 25.化学试剂中分析纯试剂简称为( ):
A.CP B.GR C.LR D.AR
26.恒重系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为( ) A 0.6mg B O.5mg C 0.4mg D 0.3mg 27.下面移液管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一般不必吹出残留液 B. 用蒸馏水淋洗后即可移液 C.用后洗净,加热烘干可再用 D.只能粗略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 28.中国药典收载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测定的方法是( )。
A.酸碱滴定法 B.亚硝酸钠法 C.紫外分光光度法 D.非水碱量法
29.下列药物中,能与氨制硝酸银产生银镜反应的是( )。
A.异烟肼 B.地西泮 C.阿司匹林 D. 苯佐卡因
30.滴定分析中,一般利用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判断化学计量点的到达,在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 )
A.化学计量点 B.滴定分析 C.滴定等当点 D.滴定终点 11.下列关于药物中杂质及杂质限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质限量是指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容许量
B.杂质的来源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的,其他方面不考虑 C.杂质限量通常只用百万分之几表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药物分析工复习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