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前运算阶段儿童智力活动处于:( A )
A、表象水平;B、动作水平;C、动作—表象水平;D、表象—动作水平。 2.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是:( D ) A、DNA;B、分子链;C、核苷酸;D、基因。 3.早期动作发展过于迟缓,可预示以后的:( B )
A、情感发展障碍;B、智力发展障碍;C、运动发展障碍;D、交往发展障碍。 4.新生儿的视敏度只有成人的:( A ) A、13/100;B、1/3;C、31%;D、1/2。 5.时间知觉具有:( A )
A、连续性;B、非直接性;C、瞬间性;D、时间标尺。 6.儿童到几岁时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C ) A、2岁;B、3岁;C、4岁;D、5岁。 7.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占婴儿的:( C ) A、1/3;B、50%;C、67.5%
8.上级概念与下级概念的均衡点为:( C )
A、核心概念;B、基础概念;C、基本概念;D、抽象概念。 9.儿童记忆策略稳定发展需到:( C )
A、4岁以后;B、6岁以后;C、小学6年级;D、初中。 10岁以后
10.儿童开始形成结伴关系的人数比率最高的时期为:( C ) A、幼儿园大班;B、小学中年级;C、小学6年级;D、初中。
青春前期
11.6-12岁的儿童思维处于:( D )
A、 形象思维阶段;B、形式运算阶段;C、具体—抽象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12.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 A ) A、批判性;B、具体性;C、前瞻性;D、条理性。 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具有明显的具体性 13.第二反抗期的主要对象是:( A )
A、父母;B、教师;C、限制;D、领导者。
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有两次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以这种逆反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家称之为反抗期。当然两次反抗期又有明显的区别与不同。
第一反抗期:这时期孩子主要表现出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勺子还用不好,也要泼泼洒洒地自己吃饭,不让他做,就会哭闹。历来温顺听话的孩子到了此期也会变得急躁、不听话、调皮。尽管这种反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表现程度不同,却是一种普遍现象。
第二反抗期,又称为危险期:此期孩子已进入青春发育期,突出的表现是具有逐渐增长的成熟意识,而社会经验又不足,使得此期的孩子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喜欢与父母去公园的孩子变得不愿再跟着父母;一直很听话的孩子也常常不听话,情绪急躁,向父母发脾气;做什么事我行我素,不愿与父母商量,而且富于冲动和冒险性。如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其他问题。据统计,此期不能顺利渡过,常导致各种心理障碍,严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 14.婴儿视觉发展进入彩色期是在:( B )
A、0-4个月 B、4-12个月 C、12-18个月 D、18-24个月 0-4个月是黑白期
15.青春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形成:( C )
A、朋友集团;B、职业准备;C、自我同一性;D、爱情关系。 16.个体所必需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称为:( D ) A、学习课题;B、同一性课题;C、希望工程;D、发展课题。 17.中年期个体心理发展的倾向是:( D ) A、老成持重;B、不断调整;C、反思;D、内敛。 18.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是:( B ) A、退化;B、退行性;C、消极性;D、消退。 认知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19.老年人视觉退化尤其集中表现在:( C )
A、视觉能力;B、视觉注意能力;C、对视觉信息加工速度;D、视觉贮存。 20.老年记忆的减退主要表现在:( A ) A、回忆;B、识记;C、编码;D、语义贮存。 21.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门:( C )
A、主干学科;B、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C、基础理论学科;D、应用理论学科。
22.初生婴儿的视觉范围:( B )
A、10-20cm B、20-30cm C、1-2m D、2-3m 23. 自尊心、上进心强是青年期( D )。
A.情绪活动的特点 B.理想的特点 C.兴趣发展的特点 D.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4.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C)。
A 兴奋 B 抑制 C 习惯化 D 去习惯化 25. 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 斯金纳 B 班杜拉 C 皮亚杰 D 乔姆斯基 26.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A)等阶段。
A 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 无条件反射性的笑、条件反射性的笑 C 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的笑 D 无笑、无条件反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 27. 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A)。
A.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B.从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 C.从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 D.从比较抽象的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 28. 在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研究叫做(B)。 A 纵向研究 B 横断研究 C 个案研究 D 追踪研究 29. 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B)。 A.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
B. 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 .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 D.通过游戏获得愉快
30、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A)。
A 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 B 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C 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D 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
31、(A)是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A 青春期到青年后期 B 少年期到青年后期 C 青年期到成年早期 D 少年期到成年早期
32、(B)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 A 守恒 B 思维的可逆性 C 补偿关系的认知 D 辩证思维 33、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依次为(D)。
A 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 B 父母控制、儿童控制、共同控制 C 儿童控制、父母控制、共同控制 D 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 34.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C)。 A 情绪 B 大脑 C 动作 D 思维 35.第一个提出问卷法的人是(A) A霍尔 B 普莱尔 C 华生 D 杜威 36.正式提出“发展心理学”的名称,始于(B) 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B 20世纪30-40年代 C 20世纪初 D 20世纪20-30年代
在20世纪30-40年代先后有何布渥斯(H.Z.Honi~wedh)和古德奈弗(F.L.Goodeno)的《发展心理学概论》与《发展心理学》出版,正式提出了“发展心理学”的名称。 3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的实质是(D)
A 环境决定论 B二因素论 C 相互作用论 D 遗传决定论
38.20世纪30-40年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这种心理发展观是(A)
A 相互作用论 B遗传决定论 C 环境决定论 D 二因素论
39.儿童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有可逆性。此属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B)
A 形式运算阶段 B 具体运算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感知运算阶段
40.当儿童理解了大类(如“生物”“植物”等)和子类(“树”“桃树”等)之间的包含关系,就能在各层级类别之间自由的反复思考。这是小学儿童思维的何种特点(A) A 掌握类别体系化规则 B补偿关系认知 C 守恒 D 思维可逆性 41.一般来讲,大多数儿童在(C)岁基本能通过“点红”实验 A 1岁左右 B 一岁半左右 C 2岁左右 D 3岁左右
42.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折时期是(B)
A 12岁左右 B 10岁左右 C 14岁左右 D 15岁左右
儿童的思维在10—11岁期间,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 逻辑思维的转折,这个转折时期即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
43.下面哪种理论最可能成为环境决定论的理论基础(A)
A.行为主义 B.认知发展理论 C. 文化——历史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44.下面哪种说法是准确的(A)
A.感觉在胎儿期就已经发生; B.感知觉在婴儿期开始发生
C. 婴儿只有感知觉这种认知活动 D.婴儿期已经发展起非常高级的思维能力 胎儿期时味觉已发育完全,听觉也有了
45.下面哪种理论强调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对儿童言语发展的决定性作用(B) A. 斯金纳的强化说 B.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 C. 班杜拉的模仿说 D. 皮亚杰的认知说 46.一般说来,创造力表现的最佳年龄段是(A)
A.中青年时期 B.青少年时期 C. 成年晚期 D. 学龄期 一般认为25-45岁时创造思维的黄金时代。 47.在生理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期是哪个时期(D)
A.学龄初期 B.青少年时期 C.成年初期 D.成年中期 48.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最佳时间为(B)
A 3-4岁 B 4-5岁 C 11-12岁 D 16-18岁 49.下面哪种说法反映了幼儿道德发展的一般特点(A) A.从行为的后果,而不是主观动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 B.认为道德规则是相对的、可以变更的 C.否认权威 D. 由自律到他律
幼儿期为2、3岁-6岁,此时期内幼儿处于道德发展的他律阶段,随后逐渐转入自律阶段 50.“约翰酗酒,尤其是在宴会上。他的妻子玛利警告他,如果再酗酒,就带着孩子离开他。但约翰在一次办公室聚会中又酗酒了。玛利会离开他吗?”对这个问题,成年中期的人最可能怎样回答?(D)
A. “玛利会离开他,因为她这样说过。” B. “玛利不会离开他,因为她是约翰的妻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